禅在生活中


禅,很奇妙,也很平常。如果只强调禅奇妙的一面,我们一般的人就难以接触;如果只讲平常的一面,但是不去体会,不去觉察,不去观照,不去感悟,这个最平常的一件事,你也是怎么都体会不出来的,没有那个感觉。所以说,禅既平常又奇妙。

禅具有普遍意义,不是一个特殊现象。所谓:有佛出世,无佛出世,法尔如是。禅就是这件事,有佛出世,禅如是,无佛出世,禅亦如是。禅,对人类而言,不分男女相,没有年龄的限制,没有贫富的差别,没有贤愚的不同,更不受文化水平的制约。

在人类的历史上,只有禅存在的时间最悠久。在释迦佛还没有出世以前,禅就存在。禅是现现成成的,释迦牟尼佛只是发现了它而已。禅并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出来的,因为禅是真理,真理只能发现不能创造,创造出来的东西就不是真理,因为一切可造作的东西都是有为的,无为无漏的禅是不可造作的。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虽然处处都在显示禅机,但是并没有真正把这件事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只是到了要入灭的时候,才用象征的手法把禅指示出来。在一次法会上,佛拈一枝花,大众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见佛拈花,微微一笑,释迦牟尼佛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付嘱于汝。”禅的信息就在这一花一笑中传递了出来。禅,作为一个法门,就从这个时刻起诞生了。

这一花一笑,你说有多美就有多美,说有多玄妙就有多玄妙,说有多简单也就有多简单。古来的祖师曾说,释迦佛拈起这一枝花来,在百万人天的大会上表演一番,这是故弄玄虚。这都是过来人的话。禅本如是,拈花不拈花,禅就是禅,禅不是花,花不是禅,就如同月不是指,指不是月一样的道理。但是要借这朵花,把这件事传递出来,这一枝花就是传递禅的一个载体。迦叶尊者这一笑,是他领会了禅机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我们今天的人,拿一大把鲜花走到佛前上供,旁边的人见了以后,哈哈大笑,这是不是禅呢?应该说也没有离开禅,但是它并不等于就是禅。因为禅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任何一件事都没有离开禅。但是,当我们还不知道这就是禅的时候,花就是花,笑就是笑,与禅毫无关系。我们在这一花一笑中认真去体会,为什么这件事要用这种方式表现出来?释迦佛拈起这朵花,迦叶尊者这一笑,说明释迦佛认可了这件事,无疑在说,迦叶你算是明白了我的意思,可以成为我的心法的继承人。迦叶尊者,也就成为印度禅宗的第一代祖师。

从迦叶尊者一直向下传承,到了第二十八代,也就是菩提达磨大师,他来到中国,传播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所开显的禅宗这一法。有人形容达磨祖师是一个面貌狰狞的人。看一看我们现在所画的达磨祖师像,如果不知道他是达磨祖师的话,简直就觉得这个外国佬太恐怖了,眼睛鼓得那么大,怪吓人的样子。达磨祖师为什么要现金刚怒目之相呢?那是他老人家太慈悲,太可怜我们当时的人了。那些人不领会达磨祖师的西来意,对达磨祖师有种种的误解,种种的排挤,种种的毒害。他老人家深慈大悲,不得已现那种金刚怒目之相。

也有人怀疑,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个公案在当时是不是发生过,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回事。有人便非常巧妙地说,禅是本然的,禅的存在,是不需要历史来证明的,因为历史证明不了这件事。有没有这件事,历史是怎么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拈花一笑,确实传递了人类最美好、最究竟的禅的信息。所以说,拈花公案奠定了禅在佛教史上最权威的地位。

也有学者怀疑菩提达磨是否真有其人。虽然是个别的学者有这样的疑问,我想,这同释迦佛是否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的公案一样,有没有达磨这个人也并不重要。达磨的形象,达磨的思想,起到了将印度的禅传递到中国的桥梁作用。只要这个桥梁作用发挥了,达磨这个人有还是没有,无关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禅的精神传递给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个启发之后,再把它和中国固有的文化结合起来,就产生了中华禅。

中华禅是吸收了印度文化、印度佛教最精华的部分,把它和中国文化最精彩的部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禅宗。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历史大事。这件事改变了整个中国文化的面貌,改变了中国人的心灵,直到今天,影响了全世界。达磨的桥梁作用,达磨对禅的贡献,就是再过一万年也没有人能够磨灭得了的。

从达磨传到六祖慧能,中国禅才真正走上了高峰。我们现在有很多禅的语言,智慧的语言,都是六祖说出来的。六祖是一个不识字的人,但他能够参透心地法门,能够领悟最上乘禅,说明禅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平等的。只要你能够摒息诸缘,不生一念,心如虚空,你就能进入到禅的境界。妨碍我们进入禅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的心有执着、有分别,时时处在分别中,时时处在执着中,我们与禅就拉开距离了。讲一个很小的例子:我们在禅堂行香,大家一边走一边观照,非常投入。这个时候,走进来一位自认为是应该被尊敬的人,就马上停止脚步,要让那个可尊敬的人走在前头。这个举动,在世俗层面来讲,可以理解,但是在禅的层面、在修行的层面来讲,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为什么呢?你在让路的一瞬间,就起心动念了,你的功夫本来可能会成片,但由于这一念分别心的干扰,就失去了觉照,就起了执着。

有一个公案,是讲牛头见四祖的情景。牛头见四祖,并不是牛头禅师到四祖的道场来问道,而是四祖到牛头禅师的道场去点化他。四祖到了牛头禅师的住处,就问:你修行的地方在哪里呢?牛头禅师就领着四祖往山里慢慢走,走了一段路以后,突然看见虎豹成群,四祖就故意现了一个动作,表现出看到这群虎豹的恐惧感。四祖的这个动作,无疑被牛头发现,牛头就说:“你还有这个在。”四祖不作声,继续跟着他走,到了牛头住的地方,没有桌子,也没有板凳,就有几块大石头。四祖就在这几块大石头上都写一个“佛”字,写完以后,就坐在石上。牛头就说:“这上面有‘佛’字,你怎么可以坐呢?”四祖说:“你还有这个在!”

真正达到了禅的平等无差别的境界,佛见、众生见都要扫荡干净,因为有佛见、有众生见,就是分别见。见了众生漫不经心,见了佛就磕头礼拜,这就是在分别,在执着,从禅宗的功夫上来讲,这就是生死的根本。因为分别心还没有断掉,执着心还没有扫荡干净,你要了生死,就必须要把分别心、执着心扫荡得一干二净,才能有了生死的份。

古代有一位丹霞禅师。有一年冬天,他到一个寺院挂单,天气大寒,冷不可耐,他在一个佛殿里坐着,实在是冷得顶不住了,就把供台上的木佛搬两尊下来,劈成小块,点着了用来取暖。寺院管事的人看到了,很是吃惊,就问:“你怎么把佛像劈了烧火?”丹霞禅师说:“不是的,我是在烧取舍利。”管事的人说:“哎呀,你怎么这么糊涂,这是木头佛,怎么会有舍利?”丹霞禅师就说:“既然没有舍利,那我就再烧几尊。”说着就又搬了一尊下来,放在火里烧。要知道,这是在说法,各位可不能照此效仿。禅师是在教人破除佛见、法见、众生见、烦恼见。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在破相,是以这个具体的烧佛像的作略,来开示那些佛见、法见非常深的人,不破掉这种见,就与真理无缘。从理上讲,一切法都是平等的;从事上讲,平等中有差别,要做到二谛圆融,那必须是开悟以后的事。佛经和祖师的语录处处教导我们不要存佛见,不要存法见,不要存众生见,“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平等平等,如是如是。禅宗就是这样的奇妙,禅宗的作略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我们学禅的人一定要有丈夫气概,尽管我们在座的巾帼英雄占多数,须眉丈夫占少数,但是在佛性上,在见真理上,在开悟上是没有男女相的。人有男女,佛性没有男女,就像六祖所说的:“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人有男女相,佛性是平等的,没有男女之别。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丈夫作略,从本质上来领会禅。

禅,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品,禅是大众的,懂得禅以后,悟到禅以后,表现禅的方法,千姿百态,一人一个样。中国历史上的大祖师,像南北朝的傅大士、志公和尚,那都是大禅师。像唐朝的寒山、拾得,那更是了不起的大禅师。寒山、拾得现的什么相呢?现的是窝囊相,天天穿着破衣服,跑到国清寺的厨房去烤火。吃的是什么呢?寺里和尚吃剩下的馊饭馊菜,他们拿一个竹筒打回去,慢慢吃,过着一种岩居穴处、潇洒自在的生活。一面在山洞住,一面吟诗作对,所吟的诗都歪七歪八地写在石头、树干和墙壁上,无非是讽喻世间的种种不平等,发挥自己内在的喜悦与禅机,奉劝世人,止诸恶,修众善。一本《寒山拾得诗》,流传千古,近世以来,译成了西方文字,流传到欧美各国,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一部分青年人的信条,寒山、拾得,也成了他们的偶像。

表现禅最典型的,是两宋之间杭州的济公和尚。各位对济公和尚可能印象最为深刻,因为电视剧经常会播放,不断地宣传济公这个形象。济公是一个大彻大悟、潇洒自在的和尚,是一个悟透了禅机的和尚。我们只要有济公和尚当初那一念心,那种信念,那种决心,我们每个人就都有可能达到济公和尚的境界。

只要悟透了,禅机千姿百态,禅风多种多样,禅的生活就是艺术化的生活。禅表现在生活当中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说是生活禅。生活禅本意就是,禅在生活中,多彩多姿,离开了生活,就找不到表现禅的方法。释迦佛拈一朵花是什么呢?是生活。达磨大师东来指示梁武帝,指示二祖慧可,都没有离开过生活。古往今来,历代禅师都是在生活中表现禅法,体现禅风,开示禅道,悟透禅机。所以,禅在生活中。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心灵能量

心灵能量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心灵能量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心灵能量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心灵能量。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