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出家”有哪5层含义?


“出家”梵语pravrajya,是什么意思呢?指 “出烦恼之家、出生死家、出六道轮回之家、出三界家、出染污不净家”。

出家修行,其本意实乃殊胜庄严之意,不解出家修行真谛之辈,往往对出家的动机与意义失去正面的共识,因而臆测错误,或道听涂说,或受传统邪说谬论而导归成邪论,自始至终不得正解出家修行真实义,也因此思想中毒巨深,障碍自己对如来正法的认知,想要踏入佛门求得正觉,实乃飘渺,甚可怜愍!

“魔”指具有阻碍、破坏、邪见、染污的意思;也指未出三界者。“宫”指周遭环境。

所谓的“家”,大智慧者认为是束缚身心的牢狱,而愚人则执为快乐享乐的处所。《涅槃经》云:“居家迫迮犹如牢狱,一切烦恼由之而生。出家宽旷犹如虚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长。”出家最浅显明白的意义,就是舍离俗家趣于非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以正信心受持净戒。但这不过是出世俗家,由此而引申胜义,是出烦恼家、出五蕴家、出三界家,才是真正出家。这说明出家的真正意义就是了脱生死、成就佛道,本师释迦牟尼佛乃至三世诸佛也都因出家而成就佛道。《华严经》云:“若有不识出家法。乐着生死不求脱,是故菩萨舍国财,为之出家求寂静。”所以出家非是消极,无所事事,而是肩负着脱离轮回、自度度他的神圣使命。

一般发心要出家的修行者,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会来阻碍、破坏,使其出家不能如愿。所以出家修行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考验太多!如果没有相当具足大雄大力之大丈夫行为,是出家不成的。

所以,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屡次欲得出家修行,终不得成就;由此可知,出家要具有大福报,以及大勇猛之心,大魄力之心,大智慧之心,才能突破重重难关。径山禅师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正是此意。

下文我们来分析叙述出家之五义:

1、出烦恼家:是人不可能没有烦恼,各人所处的环境背景不同,所引发的烦恼也就不同,若遇到种种逆境与顺境,境界当下转变不过来,心就生烦恼而痛苦,而出家就是出这个烦恼之家。

“烦恼”梵语klesa,烦恼有譬如子女不孝而生的烦恼;失意的政客心生烦恼;夫妻感情不融洽而生的烦恼;家境不如意而生的烦恼;为家庭奔波而生的烦恼;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生的烦恼;上班时上级主管施加压力而生的烦恼;兄弟姊妹、公婆与媳妇、亲戚、不能协调,不易相处而心生的烦恼;想要得的东西,因得不到而心生烦恼;若得到了这东西,欲舍弃而舍不掉心生烦恼;生离死别心生烦恼;与无缘的人相处,境界转变不过来心生烦恼……等等。

总而言之,这一连串的烦恼,因人皆不同,如古人云“千家有千本难念的经”就是指烦恼种种的不同。不管是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当下就是要出这个烦恼丛生的家。内心有无量无边的烦恼,烦恼相聚在心里,如同一个家庭,所以称为烦恼家。

出家修行不只是出俗家而已,还要出烦恼之家,故出家者要出烦恼家,才能得证无上菩提,证入大涅槃。

2、出生死家:我们无量劫轮回以来,生而又死,死后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无有止息!

世间人之所以称为凡夫众生,就是生死未了,受生死所支配,忽而生到三善道,忽而生到三恶道,自己做不了主,被生死的业力所控制,不得自在,身心受生死摆布,所以称为生死家。出家修行者,就是要出这个生死家,生死家一旦出,当下就无家,无家处处家,这样一来即是真出家。

3、出六道轮回之家: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牲。身为凡夫的我们,一下子生为人,一下子生为畜生,一下子当天人,一下子又生于阿修罗道,轮回不息,我们在六道轮回当中,无法突破六道轮回,就受六道轮回所支配,六道轮回如同一个家,所以称为六道轮回之家。出家修行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出离六道轮回之家,免受六道轮回的束缚,因而解脱,得大自在。

4、出三界家: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以内的众生皆受生死轮回。在三界内有无常变化,有无量的缺陷与烦恼,生活在三界里,被烦恼所束缚,不得自在。所以,出家修行,入佛教门,就是为了出三界苦而出家。

佛遗教经》中云:“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此文正是相对三界而言,三界皆有败坏不安之相,有无量缺陷与痛苦,因此,佛陀劝导比丘们,要恒常一心一意,精进修学,脱离三界的烦恼。三界如牢狱,出家就是要出三界的烦恼家,不再受烦恼所系缚,因而得大解脱。

5、出染污不净家:身为凡夫的我们有烦恼,有生死,有六道轮回,无法出三界,都是这颗染污不净的心在作怪。心能为善,也能为恶、为善为恶不离此心;我们要解脱证入涅槃,不离此一心;受生死轮回往返不停,也不离此一心,修行者若能从心地上用功着手,净化这颗贪嗔痴之心,必能自性解脱。而出家修行就是要出离这个染污不净之家,如是出家,方不愧为世间大丈夫。

如上文所分析,相信大家对出家的定义,已经有所了解。对出家的动机不会再有人云亦云,模棱两可、混淆视听的感受。如果能够正确了解出家的含义,而导归如来正法,安住如来正法,此人福报不可思议!世所稀有!

六祖慧能大师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佛门弟子若秉持正见而修行,必得道果,必证菩提,终无堕落。是故《杂阿含经》中云:“若人生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历百千生,终不堕地狱。”

出家后不是意味全然不可回家,而是为了道业之成就,暂时忘了俗家,先将世俗之习气,烦恼尘埃,无明妄惑努力精进净化,所谓大死一番即是,不然法身慧命焉能复苏!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唐朝布袋和尚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常识

常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