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佛教宗派的现实意义


关于宗派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云:“政治、学术、宗教等方面的自成一派而和别派对立的集团;宗族的分支”,《佛学大词典》记:“凡教义之宣布、仪式、行事之内容等皆相同者,即同属一宗派,如寺院、教会或其他宗教团体。又作宗门、宗旨。”佛在世的期间,佛教僧尼团体称作僧伽,是当时唯一的教团,这个时期自然没有宗派的概念。在佛陀逝世的一百年后,佛教内部由于对戒律和教义看法的不同开始分裂,先后形成了许多部派。最初分为大众部和上座部,被称为根本二部,以后又从两个根本部中分裂为十八部或二十部,称为枝末部派。至大乘佛教建立,因学说分歧,又有中观、瑜伽等派的形成。

佛法东传中国,在早期,僧人未必属于一定的僧团。直至各种教义纷纷确立,祖师之传承逐渐受重视,宗派的名称,成为某专一僧团的代表。中国佛教宗派的产生,至隋唐时代有十三宗之说。所谓十三宗,即:毗昙、成实、律、三论、涅槃、地论、摄论、净土、禅、天台、华严、法相、密宗。其中的禅宗在此后迅速发展,有了五家七宗的形成,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所谓五家即: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等南宗禅流派。七宗指五家中之临济宗又分出杨岐派、黄龙派。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为何会有宗派的产生。如上所说,在印度,最初部派的分裂源于对戒律和教义的看法不同。佛世的印度,西方是保守的传统中心,是婆罗门的化区。东方的摩羯陀一带,是新兴的自由思想的天地,佛陀即诞生于东方的释迦族。佛陀的思想更重于实际生活,在他入灭前,为了避免以后的弟子们拘泥于枝末小节而有碍佛法的发展,佛陀叮嘱阿难:“吾灭度后,应集众僧,舍微细戒 。”所谓微细戒,也就是小小戒,这是释尊对佛子们日常生活中小枝小节的规定。佛陀教化大家,应从实际出发,自由取舍,应时制宜。

佛灭度后的第一次结集大会上,阿难提出了佛陀关于舍小小戒的遗训。但是佛灭前,阿难没有及时请示小小戒的具体范围,由此引起了一场如何舍取的争论。最后,大迦叶做为大会主持人,做了决定:“随佛所说,当奉行之,佛不说者,此莫说也 ”。第一次结集为大迦叶为首的上座部巩固了地位。但在当时,如富兰那长老等与迦叶有不同态度,他们的思想受到东方年轻一辈比丘重视。由于对于戒律的态度,产生了东西方的不同意见,并一直发展下去。在佛灭百年后,又因为对“十事非法 ”的争议,聚七百比丘在毗舍离城举行了第二次结集。这次结集上座部比丘主张十事为非法,而东方大众不同意此意见,别行结集。于是,大众部和上座部由此形成了。

通过以上的描述,不难看出,初期部派的分裂实际是佛教事业迅速发展的表现。佛陀化度众生的善巧方便法门不同,佛教内部对佛教的某些理论、戒律等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因此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等教派相应产生。这些都是佛教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说明了佛教的发展是适应于不同社会时期、不同众生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

佛教传入中国,经历了不同时期,传播至不同地域,受到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影响,各个教派也不断地更新发展,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新兴的宗派,形成了现存传统意义上的八宗——律宗三论宗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而三论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形成最早的一个。虽然也有人认为天台宗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宗派,因为从时间上来看智者大师 早于吉藏大师 。但是如果从各自思想正式形成的时间看,天台宗实质上形成于智者大师的弟子章安大师 时期。因此说三论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形成最早的一个宗派是不为过的。正是由于三论宗的形成,促使了后来各家立宗兴派以发扬自己学术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佛教宗派的兴起。可以说三论宗将中国佛教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论宗的思想产生之时正是小乘佛教盛行中国的时期,在破斥了当时的小乘成实、俱舍等诸师的基础上,发扬了大乘佛教般若思想。在三论思想未传来之前,中国佛教对大乘和小乘思想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自从三论宗判释了大乘与小乘的分界线以后,小乘思想在中国佛教中逐渐失去了地位,最后完全灭绝,从而形成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新局面。

三论宗形成之时也是南北朝“玄学”盛行的时期,佛教学者道安等也采用玄学“虚无”来解释般若“空”的思想,历史上称之为“格义佛教”。而三论宗的形成不仅纠正了当时佛教的错误认识,同时也推动了玄学的更大发展。可以看到佛教在中国应机而立的宗派,不仅发展了佛教自身,还大力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共同发展。

虽然佛教各宗派之间对佛教的理论认识和修持实践存在分歧,但是求同存异、保持团结是各宗派并行发展的基本方法。辨正唯物者认为:宇宙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差异性。差异是建立在统一基础上的,即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佛教不同的宗派,因适应于不同的众生,适应于不同的文化环境,适应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对佛陀的教法也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虽然有宗派的区分,但是他们之间的教义、教法不但互不违背,反而相辅相承、互相依靠,相互促进。

相同的佛教理念和根本信仰是佛教内部团结的基础。从语言上,我们划分了的汉语系、巴利语系、藏语系三大部;从中国的佛教历史沿革,有今天八宗之分。但是无论怎样,佛陀宣说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基本教义,是所有宗派共同的基础。大家共同信仰佛、法、僧三宝,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印证各种说法是否正确。这些都体现了佛教各宗派是共同团结在佛陀思想之下的。

然而,由古至今,很多人对佛法的理解常常以自我的无知来决断,乃至用邪见来判别。直至今日我们仍能听到:大乘非佛说;小乘顽固守旧;密宗只注重外在仪式,借用外道神通,而非真实佛法;净土宗为下根愚顿人所修;禅宗空谈无相……等等邪见,这大多是由于各教派中的人相互了解的情况不同,认识不同,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以至被后人断章取义形成邪说,因此对宗派厚此薄彼之人实在应该认真的反省自己。弘一法师在《佛法宗派大概》中曾提到自己对密宗由误解到认知的过程:“密宗,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惟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大师作为一代宗师,以切身经历提醒世人不可妄断宗派高低。

今世擅言宗派高下的仍大有人在,妄说开宗无用、立派坏法的也为数不少。佛法自然是圆融的,但未有开显自性真如前,又从何进入圆融?如同言“空”的人很多,但是“执于邪空,不知假有,故失世谛;既执邪空,迷于正空,亦丧真矣 ”。邪说之空,实际也是偏离真知,那么脱离佛旨谈圆融无碍,摒除佛意说宗派有害者也不过如此。佛陀在世时,尚根据弟子不同根器而各各教化。我等凡夫众生,自比佛世时诸菩萨罗汉如何?各人自知!所以要想契入般若,还是应根据自我根器、因缘,选择适合自我的门径。

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各宗教法,相辅相融,应机施教,广度群迷。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是解脱之法。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佛法本无种种差别,佛陀慈悲,为适应不同根性的众生而演说各各法门。历来祖师大德以不同法门各自契入般若慧海,并以菩萨之行,阐释各宗妙趣,以菩萨之心,引导后学之人。如果我们能够体解佛陀之悲心,菩萨之愿行,又何以对宗派有如此的我执、我见。我等今已幸闻佛法,即当体解大道、深入经藏,破除对宗派差别高下的邪见。同时,以正确的知见,步入究竟解脱之路.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常识

常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