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什么是禅?禅是承言者丧,滞句者迷。这涉及到禅与语言文字的关系,意思是说,要超越语言文字,才能把握禅的精髓,不能认为,语言所述,文字所记,就是完整、彻底地表达了禅的含义。这是唐代末年福州鼓山神晏兴圣国师的观点。
关于禅与语言文字的关系,禅宗中有一句著名的话: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意思是说,对于最高真理而言,语言和思虑都不能真正地体现,所以,只有把言语断绝,常规性的思维方式除灭,才有可能真正接近最高的真理。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试图用语言来表达真理,那么真理就被断绝了,试图用常态的思维、思虑接近真理,那么,当这种思维或思虑发动之处,真理就断灭了。
鼓山神晏所讲的“承言者丧,滞句者迷”,用另一用表达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说:“句不当机,言非展事。承言者丧,滞句者迷。得鱼忘筌,得意忘言。借网求鱼,鱼非网也。”(《古尊宿语录》卷三七)文字语句并不真正能够完全做到当根对机,适应每一个人的根器,语言也不能真正表达事情的本身。所以,执著于语言的人,就会丧失对于禅的意义的真正理解,滞于文字的人必定会迷失禅的意义。因此,这就如同筌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就不必再抓住筌而不放,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如果掌握了意义,就不必要执著于语言。这也如同鱼网不是鱼本身,只是捕鱼的工具,语言文字也不是禅本身,只是表达禅意的手段。
禅宗把有关禅的语言文字,把禅师的开示,都称为“指月”的手指。如果有人问:月亮在哪里?禅师用手指一指,在那里。但要是你痴迷于这根手指,那就看不到它指向的月亮。有人记持一些描述禅的一些文字、诗偈、机锋,到处卖弄记忆力,以为这就是禅本身,其实这真的不是禅的本身,只是鱼网,而不是鱼本身,只是手指,而不是月亮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