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农禅并重
什么是禅?禅是农禅并重。赵朴初居士在总结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时,曾经提到农禅并重的传统。农指僧人必须参加的农业生产劳动,禅则是一般意义上的禅修。这一传统从何时开始的呢?从唐代的东山法门开始,从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僧团开始,道信的僧团有五百人左右,弘忍的僧团则达千人,这些僧众的生活,需要僧团自己解决,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在禅宗典籍中,这种劳动称为“作务”,或者简称“作”。当时的僧团领袖带头参加各种劳动,五祖弘忍“昼则混迹驱给,夜便坐摄至晓”(《楞伽师资记》),白天和大家一起劳动,晚上则坐禅到天亮。百丈怀海则强调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己如果一天不参加劳动,就一天不吃饭。更为广泛的劳动活动称为普请,特指集体劳动。这一农业劳动活动的要求被怀海用清规的形式规定了下来。历史上有儒家人士批评佛教徒不劳而获,男不耕,女不织,禅宗的农禅并重导致的自养,使得这种批评失去了理由。这也是中国佛教的一项革命性的创新,因为印度佛教的传统,出家人是乞食的,比丘就有乞士之意。而禅宗将这种传统改变了,从而完成了印度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