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六道轮回”是真实不虚的吗?


所谓六道,是指: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六道之中,也有善恶等级之别:天、人、修罗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较优良故;畜生、饿鬼、地狱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众生由其未尽之业,故于六道中受无穷流转生死轮回之苦,称为六道轮回。所谓轮回,主要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回旋,在六道中周而复始。佛教认为,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轮回途径不出六道。只有超凡入圣,如佛菩萨,才能超越六道、不入轮回。

济群法师认为:轮回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换言之,在凡夫心中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现出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无须向外寻求,人间已然有六道之别。一、饿鬼,其特征为渴求无度、不知餍足。生活中很多人对地位、金钱感情也存在一种病态渴求,即使拥有再多,依然无法满足,一味索取,就与饿鬼无异。二、畜生,其特征为愚痴,也是它和人的根本区别所在。人有理性思维,而动物只是凭本能生存、享乐。很多人也处于类似生存状态,一生都是为衣食、为改善生活条件奔忙。活着是为生存,生存是为活着,对人生再无更多的思考、追求,那就与动物的生存状态相差无几。三、地狱,其特征是身心时时处于极度痛苦之中。世间有不少人现世就遭遇这种苦不堪言的处境,有些是被剧烈病苦纠缠,有些是被无尽烦恼折磨,身心倍受煎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种生活状态,正是“人间地狱”。四、阿修罗,其特征是嗔心极重并以争斗为乐。这样的人现实中也比比皆是,他们热衷各类争斗、挑衅,似乎只有在争斗中才能感受自己,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济群法师下结论说:“从佛法观点来看,世界正是人内心迷妄的显现,所以六道没有离开我们的心。我们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就会感得什么样的生命状态。”

轮回二字之义,这轮回之义就是人间所共知的一句俗话,乃说轮过来又回过去的意思。若问云何是轮过来回过去的呢?你要观察,世界上种种样样,无一不是轮过来回过去呀!且看这天上的日月,其昼夜间轮过来回过去;又这一年的四季春夏秋冬,亦是轮过来回过去。若简单的说,就叫轮回。若这样的观察,这世界上无一事一物不是轮回,今只说六道轮回——

这六道乃是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此谓之六道。

因什么有此轮回呢?这六道所说的是果,当然要问其因。由有因,必有缘;有缘,必有果;有果,必有报。

因缘果报,是根据何来?乃是根据人心而来。

这人心来的是什么呢?来的就是迷惑。

什么是迷惑?迷惑,就是贪瞋痴三毒:所谓贪毒,贪不正之名利;瞋毒,瞋无理之忿怒;痴毒,痴不明道理之是非。

此三毒俱备,必造杀盗淫三恶业:杀业,杀害生命;盗业,不与而取;淫业,奸淫妇女。

造此恶业,必成三灾:一名刀兵灾;二名饥馑灾;三名杂病瘟疫灾。

若造恶业过重者,可能造成水火风大三灾,不易避免。

此惑、业、苦三道为轮回之根,以其迷惑必造业,造业必受苦,愈受苦愈迷惑,愈迷惑愈造业,愈造业愈受苦,于是轮回无已,受苦无休。感动诸佛无缘大慈,又诸大菩萨同体大悲,共驾慈航,以救诸苦,苦劝众生,速修戒、定、慧之三学,对治贪、瞋、痴之三毒,戒止杀、盗、淫之三业,以减大小三灾之苦。

由戒、定、慧三学有缓急不一,则贪、瞋、痴减去的有多少不同,于是而有三善道、三恶道之分,成六道轮回之别,乃全是根据戒、定、慧修学之缓急及多少而定之。

此戒、定、慧三学,有世间之戒、定、慧,有出世间之戒、定、慧,有世出世间之戒、定、慧。

今略说世间的戒定慧,先学三皈之戒体,次学五戒之戒相。其戒相受之可多可少,能受一戒、二戒,则来生不失人身,其寿夭、高卑由戒多少而定。又世间之禅定,有九次第定,分而言之,四禅八定等分,若修有成效,当能升天,天有三界二十八层天之阶级:此皆世间之戒、定、慧,只享世间之福,未出出世的戒定慧,其戒体仍是三皈,戒相二百五十条,条条皆是保护戒体,故永免轮回之苦。

又世出世间的戒定慧,其戒体仍是三皈,其戒相有三聚净戒及十重四十八轻。唯一的重在保护戒体,不见轮回之相。戒经所谓“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是也。其禅定功夫无出无入,所谓那伽(译如来)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平日送客迎宾、搬柴运水皆在禅定之中。所谓慧者,《般若》云“一切法皆是佛法”。

又《法华经》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此皆名成佛智慧,唯是佛知。佛见此三种三学,唯此世出世间的三学为究竟。

就按这世间的三学,虽然皈依三宝,但得戒体,未受戒相,不能保护戒体,不过是修世间的福,纵然有受戒相的多是有名无实,果然能持净戒即是菩萨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因未受戒相,就是不肯离开世间的思想也。就是因世间人的耳闻眼见等总未离开世间,自己甘心承认我的身体总归生(生活)、住(住世时间)、异(幼而壮、壮而老)、灭(消灭于地下),又我所创成的依止事业当然是成(成就)、住(住的时间)、坏(是衰败)、空(归无所有),这是逃不开的,甘心自认,那就无可如何了。若出世的三学,就能超凡入圣、永免轮回及生老病死等苦。若世出世间的三学与前二种三学就大不相同,应要如是知见这无量无边的世界就是自已一个完全的清净法身,与三世诸佛同体同住一个常寂光中的世界,这是人人有分的。

若以此佛法为妄诞不可信,也可以参考在佛法未来中国时,我中国的圣人也是这样的说法,无非是名相不同、作风不同,这义理是一样。这两处的圣人,距离、时间与空间太远又太远,当然不是两面核计好了来骗人。就按中国的圣人所说,“君子之道费而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如是之说可为证。信了可信的是不约而同,可见是同一义理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问:法师您好,我是被家人拖到群里来学《文钞》的。我知道念佛要有出离之心,可是我的确生不起真实的出离之心,对于轮回和因果的道理也生不起兴趣。我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

月灯三昧经第一卷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八十那由他皆一生补处。阿氏多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四天王释天..

问:法师您好!《印光法师文钞》中印祖说: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可是,有的书上说定业不可转。请您慈悲为弟子..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六(大日经卷六)说无相三昧品第二十九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此品说明无相三昧的修行法。◎复次薄伽梵毘卢遮那告执..

关于入门

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