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开悟?开悟后有什么不同?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先定义什么叫悟,这个悟是什么。有的时候,比如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那是要“起疑情”,起疑情以后要“参”,就像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啊!突然想明白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这个也可以叫悟,所以首先定义你所问的这悟是什么。你如果说要悟透宇宙人生的真相,象佛陀一样,才叫开悟。
而你所问的:“开悟以后有什么不同”,就是说,要回答没开悟和开悟的状态,很惭愧,这个要问过来人(“欲知下山路,须问过来人”),因本人目前尚未象佛陀那样大彻大悟,回答不了悟后的本地风光,所以关于这问题你最好去问已开悟的人。但是,这个悟境关于开悟境界,就如刚才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甚至我们讲“以心印心”心领神会,悟境不是用语言能表达的,如果能用语言表达,我们经常说:“开口即错,动念即乖,离四句,绝百非,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文字层面,大家听了很熟了,说开悟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开悟后,然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之后,还要“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就像《金刚经》常用的句式:“说是什么什么,即非什么什么,是名什么什么”,所以这个句子,可以对应昨天我们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可以有几个阶段,比如说“色不异空”讲解时有口误,有此为准!,即所谓“从假入空观”,后面“空不异色”所对应的“从空入假观”,虽然两个都是用“假”这个字,其实两者字面的实际意思是不同的,一个“从假入空观”叫“空前假”,一个“从空入假观”叫“空后假”。
“空前假”的话,意思是说我们凡夫的种种的错误认识。就像昨天打的比方一样,就是我们在左边的立场,说左边的杯子少掉了,减掉了;右边的说增加了。两边都反而还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才是正确。我想开悟后的状态,应该(更多的)就像说最高能的gps导航系统,是全方位的,最高的。从最高的位置,从俯视的角度看,是不是这个杯子没有增加,没有减少。开悟以后真正的状态悟境,那就自身要去体悟方知。
当年文殊师利菩萨有问维摩居士:什么叫“不二法门”?他维摩居士不开口便是作了回答。不二法门:佛法中有无数“法门”。简单地说:“法门”就是入道的门径;所谓“不二法门”就是不可思议、无所分别的绝对真理、平等教法。
此语出自《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其载有三十三种“不二法门”:先有三十一位菩萨,认为消除生灭、垢净、罪福等对立面,即“不二法门”。文殊菩萨认为“无言无说”才是“不二法门”。文殊又问维摩诘,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赞叹:这才“是真入不二法门”。其文曰:“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回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今之俗语多援引佛教“不二法门”一语,转指学习某种学问技术唯一无二的方法与诀窍。元·方回《赠刊工程礼》诗:“镂金镌石切瑶琨,深入诗家不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