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到底是不是五辛之一
撰写这篇文章的缘起是:有不少同学问起香菜是不是五辛之一,甚至还有问起油菜是不是五辛之一,油菜真是躺着也中枪了,瞬间败给他们了。但是疑问不能不解啊,于是翻查了大藏经和许多相关的资料,包括药典来确认此事。以下资料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是佛经中对五辛的界定。佛经中关于五辛具体的记载,见于《梵网经》,经中说:“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那这五种植物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据《三藏法数》中记载:
一、大蒜,大蒜者,至荤至辛之物也。即大蒜。
二、茖葱,茖葱者,薤也。其形似韭类,山葱也。即藠头。
三、慈葱,慈葱者,乃葱之正名也。即葱。
四、兰葱,兰葱者,即小蒜也。杂阿含经云:非小蒜,木葱。是也。木葱即韭也。即韭菜。
五、兴蕖,兴蕖者,叶如蔓菁,根如萝卜,生熟皆臭如蒜。出于阗国,华夏不产,故不翻。
前面四样植物,大家都比较常见,所以也没有太多的异议。而让大家纠结之处,就在于古代有人一口咬定兴蕖指的是香菜,甚至还有人说兴蕖就是芸苔,也就是油菜。
那这种说法是如何产生的呢?
先来看看为何古人认为兴蕖是指香菜呢?
据《净土资粮全集》中考证五辛条目中说:“大蒜是胡葱。茖葱是韭。慈葱是家葱。兰葱是小蒜。兴渠是蒠蒺。生熟皆臭。梵网经注云。兴渠此地无。气如阿魏。楞严会解云。兴渠形如萝卜。出地臭秽。此土无。发隐曰。蒠是芜菁。至法数。以胡荽注兴渠之下。且云梵网。今观梵网注。并无胡荽之语。乃知其谬也。今人以胡荽为不当食。盖本于此。”这是说,因为曾有古人在注解的时候,将胡荽注解在兴蕖一词的下方,而且注明出处是来自《梵网经》,而遍观梵网经注解,其中并没有见到说兴蕖就是胡荽的记载,于是可以知道,这是注解的错缪之处。现在的人都认为胡荽不应该吃,大概就是源于此吧。
再来看看兴蕖是不是芸苔,也就是油菜呢?
据《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中说:“有人说:慈葱是胡葱,兰葱是家葱,上三是人间常食。革葱是山葱,北地有江南无。其兴渠,有说芸台是也,然未见诚文。”这就是说在《戒本疏》撰写的年代就有人说兴蕖是芸苔了,但是却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也就是说,古人说兴蕖就是芸苔并无实证。
那兴蕖到底是什么呢?根据药典记载:兴蕖,产于新疆和阗、西藏、印度、伊朗、阿富汗等地,为高达二公尺之草本植物。根粗如细蔓菁之根,色白,其臭如蒜,可供食用。若切断茎枝,在断口处会渗出液体,凝固后供作药用,称为阿魏药,可驱除小虫或除臭。
据唐代的慈愍三藏慧日大师所述:“五辛此土唯有四:一蒜二韭三葱四薤,阙于兴渠。梵语稍讹,正云形具,余国不见,回至于阗方得见也。根粗如细蔓菁根而白,其臭如蒜。彼国人种取根食也。于时冬天到彼不见枝叶。薹荽非五辛,所食无罪。日亲见为验欤。”(《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慧日大师本人曾于唐睿宗嗣圣十九年出发经西域到印度参学,到开元七年(719)归返长安。在他的记述中是曾亲见兴蕖的。
据他在著作中所说:兴蕖,名字叫做形具,其他的地方都没有见到,回到于阗国才见其真面目。这个植物的根像细蔓青一样,根部是白色的,气味就像大蒜一样,当地的人都是取它的根茎食用的。这与药典中对兴蕖的描述是一致的。
由于亲见兴蕖的样子,澄清了自汉以来对兴蕖的误解,所以慧日大师还特地补充说,旧时把芸苔(油菜)和芫荽(香菜)当作是兴蕖的说法是有误的,芸苔和芫荽都不是兴蕖,自然不是五辛之一,食之无罪。
至此,我们可以明白:兴蕖是古代时中土所没有的植物,而且茎株高达两米多,和香菜的样子相去甚远,更不要说像油菜了。所以自然不可能是香菜或者是油菜了,所以香菜和油菜,还真不是五辛之一。所以大家也不必为香菜是不是五辛而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