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布施时的想法,果报各不相同
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位名为四姓的居士,由于过去生所做恶业,以至于今生家庭非常贫困,身穿草衣,睡卧草席,以野菜薄粥果腹充饥。虽然日子过得极为穷困,却绝不去不行善道的无德人家做客,也不接受无道之人的惠施。四姓的志向、品行清净,世间不正当的思想、言行都不能染污其心,每日从朝至暮讽诵并思惟着世尊所开示的经文、戒法。世尊赞叹四姓的德行高洁,远近的耆老智者亦对四姓深加钦敬。四姓虽然衣食不丰,但是他每天以粥菜、草席供养圣众,从未间断。
接受四姓供养的沙门中,有人说道:四姓居士生活贫困,经常无法温饱,我们不能再接受他每日的供养了。经上说出家沙门当一心守真,持戒严谨,德行高洁,志如天金,不珍爱世间财色,唯视佛法真理为至宝,为除灭六情,故而出家为沙门。我们不应该再以所受供养为食,而当外出乞食了。于是诸位沙门一起去拜见世尊,向世尊禀陈事情的始末,世尊听了他们的陈述,却默然不语。
一日,四姓来到精舍,先顶礼世尊,然后退坐在一旁。世尊思及之前诸位沙门所陈述有关供养之事,于是问四姓:你愿意每日都以慈悲恭敬的心供养比丘吗?
四姓回答:是的!我及家人每日欢喜供养,遗憾的是,家中实在很贫困,只能供养些菜粥及草席,实在是怠慢了诸位圣贤大德。
世尊告诉四姓:行布施供养之事,端看布施时的四种想法,果报各不相同。一种是以慈悲心来布施,真诚地希望帮助对方,欢喜对方因为自己的布施而度过诸苦,心怀护济众生之念。以这种心来布施,虽然所施微薄,所得的果报是常生天上、人间,有所愿求自然满愿,享五欲丰裕之乐,衣食住行皆无匮乏。
一种是布施微薄,心中又舍不得、不愿意,这样的布施虽然仍能获得福报,但属微薄之福,无法登荣耀之位,想要赚钱,所得也不能随心满意。内心悭吝、节省,以致于无法受用适当的衣食;经常饥饿,身穿敝衣,犹如乞丐,生活得忧悒不安,得不到真正的快乐,茫茫然枉过一生。
一种是布施好物,心中却不恳切真诚,乃至骄傲自恃,供养时心不恭敬,态度亦不恭谨,贪求美名,藉以使自己声名远扬。这样的布施,果报是虽有少许财富,世人却以为他是富豪;自己生活在惊惶之中,内心恐惧,深怕被抢劫、强夺,以致衣着清寒,食不甘美,僧众亦不曾登门化缘,远离三宝,浑浑噩噩空过一生,后世堕入恶道。
一种是在自己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布施最好的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以恭敬心亲自供奉僧众,内心常念三宝,并且发大誓愿:愿一切众生皆能生逢诸佛如来住世,得生天界,所有的烦恼、苦难完全尽除。其果报是未来世所发的愿心,皆能满愿,生逢佛世,得生天界,乃至成就圣果,度化众生,必能如其所愿。
典故摘自《六度集经卷第三》
省思: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布施贵在真诚发心,供养时的发心不同,所获果报自然有别。若能以敬信心护持三宝,真诚恳切地布施,普利有情,必能随因感果,获福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