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有四个层次
凡是良善者,无不希望给别人一些帮助,给别人一点施舍。但是布施也有原则,不能随便的施舍,否则会产生反效果,或是增加别人的困扰,或是引起他人的反感。在《增一阿含经》里即说,不可以对无法生起信仰的人布施佛法,因为会引起他的瞋恨之心,犹如一个人患有痈疮,还没有痊愈,又拿刀子去刺伤,会使他更痛不可忍。所以,布施是有层次的。
一、施舍真理是上等布施
佛教认为上等的布施,是给予心灵启发的“法施”,这是人生最为欠缺的。因为一个人即使有再多的钱财,再高的地位,不能明理,不能安心自在,也是贫穷。真理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假如能把真理布施给人,把知识、技术传授给人,则不仅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还能开发人们的智慧,以此利益更多的人,这就是上等的布施。
二、急公好义是中等布施
当我们看到社会上诸多的不公平,应该勇敢的伸张正义。看到国家的公益团体、弱势团体生存困难,也应该给予赞助,助其发展,以发挥社会急公好义的精神,这是中等的布施。
三、济贫救穷是下等布施
有一句话说:“救急不救穷。”对于一时的急难救济,犹如雪中送炭,会让急难困苦的人获得转圜的生机,是莫大的慈善因缘。但是对于恒常的穷困,有时候是救济不了的,因为这种治标的慈善工作并不究竟。像佛光山曾经到泰国北部救济贫民,除了一开始给予食物、衣物的救急,后来更协助建设工厂,以提供就业机会代替金钱财物的布施,如此才逐渐解决贫穷的困境。
四、施不甘愿是劣等布施
有的人出钱赞助公益,但是布施之后,心里很苦恼、很懊悔;或是在别人强迫之下捐款,让他感到心不甘情不愿,犹如剥去身上的血肉骨髓那样的痛苦。这种不是发自内心欢喜的布施,是为劣等的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