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持菩萨戒?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守持菩萨戒?《入行论》中曾说,如果我们以悭吝心不布施微小的财物就会感召饿鬼的果报,而菩萨戒是邀请天下所有众生共享菩提果盛宴,倘若失毁菩萨戒就等于于一切众生失毁诺言,其果报可想而知。故说戒律犹如双刃剑,如果我们守护得好,将以之获得菩提等功德,如饮甘露一样。如果我们失毁戒律,就会因此招致严重的后果,如食毒药一般。
在别解脱戒中,无论是沙弥十戒、比丘戒都比较明了;密乘戒的十四条根本戒、五部誓言也较易通达;然而菩萨戒如何守持,似乎很难把握。在《三戒论》中虽然阐述了两大宗轨的戒条,比如严禁恶行戒,甚深见派立十八根本罪,广大行派立四本罪,但菩萨行者是守持甚深见派的十八条,还是守持广大行派的四条呢?或者是按照洛钦大译师所说,“上根者守十八条,中根者守四条,下根者守一条”来抉择?如果这样,我必须先知道我是哪种根机的人。而对于一个凡夫来说,没有几个人能自信地认为自己是上根者,我们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是中根或下根者。那么是不是仅仅守持广大行派的四条根本戒或只守一条不舍愿菩提心戒就可以呢?
其实并非如此,尤其对于出家人来说,更合理的守持方式就是两大宗轨圆融守持。为什么这样说?下面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
在《三戒论》中宣说了两大宗轨的戒条,两派戒条的内容和数目并不一样,而最后作者以总结的方式说不相违。那么两派如何不相违呢?下面具体分析。
首先是净贤论师和无畏论师安立的观点。
第一,是净贤论师认为两派不相违的原因,《虚空藏经》中的十四条不是根本罪,而《菩萨地论》的四条是根本罪。
能立理由是:
其一、《虚空藏经》云:“此十四条根本罪是自性罪,如果犯此十四条中任一条根本罪,往昔所种的一切善根都毁坏了,从人天转生为恶趣,断绝未受戒前的所有善根。”此中并未说到会坏所得的菩萨律仪,所以不是根本罪。
其二、若十四条为根本罪,犯一条就犯他胜罪,就有十四条根本罪,而《菩萨地论》只宣说了四条根本罪。
其三、国王、大臣、凡夫的根本罪是决定的,也就是国王只能犯国王的五定罪,凡夫只能犯凡夫的八定罪,那么菩萨戒的根本罪就出现有多种安立的过失。
第二,是无畏论师认为两派观点不相违。理由是《虚空藏经》的十四根本罪都是根本罪,只是不同根机者需要守护不同的戒条。“谓于刹帝利种说五罪,是依中根补特伽罗。于初发业说八罪,是依下根补特伽罗。《菩萨地》中说四罪,是依上根补特伽罗。”并且此四根本罪摄每一补特伽罗、摄一切菩萨的律仪。
在《菩萨戒品释》中,宗喀巴大师以寂天论师的观点对以上观点进行了破斥。
破净贤论师的观点:
破净贤论师的能立理由一。这十四条根本罪自性是罪,没有受戒尚且能断善根,更何况对于具足菩萨戒者,罪过更加严重。所以能断未受戒者的善根,而不坏受戒者的律仪显然是极为不合理的。
破净贤论师的能立理由二。《菩萨地论》虽然只说了四根本罪,但并不表示只有四根本罪,其他的根本罪在此没有全部宣说,比如别解脱戒的杀盗淫妄四根本罪。如果仅仅以提到的四根本罪作为菩萨的根本罪,那么就有杀人不犯菩萨戒的过失,这自然不合理。
那么为什么《菩萨地论》只宣说四根本罪呢?没有宣说别解脱戒杀盗淫妄四根罪,原因有三个,第一,广大行派行菩提心戒的所依是具有七种别解脱戒者,必然已经具足断除杀盗淫妄四根本戒,为了避免重复,故没有必要再重列。第二,从隐含的角度,菩萨戒在利他心摄持下,对别解脱戒的杀盗淫妄四根本罪开许有少分现行,而对菩萨戒的四根本罪是任何时候都没有开许的,因为和利益众生相违,因此单独列出来。第三,《梵网经》中讲到,犯杀盗淫妄四根本堕罪,忏悔必须见相好,因为小乘守的身戒不通忏悔,而《菩萨地论》的四根本罪若违犯,则无必见相好的要求,就可以重新再受。
破净贤论师的能立理由三。国王、大臣、凡夫的根本罪是不决定的。并不是国王只守护国王的五定罪、凡夫只守护凡夫的八定罪,之所以这样安立只是从国王等容易犯的角度说,也就是国王、大臣、凡夫都可能犯所有的戒条。因此不存在菩萨戒的根本罪有多种的过失。
破无畏论师的观点。《菩萨地论》的四根本戒没有摄一切菩萨律仪,比如,《梵网经》中的“卖酒”这一条就未含摄。
寂天论师认为两派不相违的原因,《虚空藏经》中所说的十四条根本罪加上《大密方便经》中所说的“以贪吝心”等四条共有十八种,实际这四条就是《菩萨地论》的四根本罪,因为甚深见派中根者所要守持的《集学论》四根本罪来源于《大密方便经》,因此,甚深见派的十八条根本罪包含广大行派的四根本罪,故说两派不相违。
宗喀巴大师的观点就是以寂天论师的观点,圆融了两宗的观点来守持菩萨戒。因为作为菩萨,在发菩提心利益有情的前提下行持六度万行,要守护的戒律可以说有无量无边,从根本罪而言,大乘经论的所有戒条都是该守护的。因此,两大宗轨的戒条都做到圆满守护,才是菩萨应该行持的,尤其对于出家菩萨更应该如此。
益西上师在菩萨戒的注释中讲到两派应这样圆融,《虚空藏经》十四条根本罪可归摄在《菩萨地论》的四根本罪当中。比如,十四条根本罪中的舍别解脱戒、谤声闻乘、妄说上人法可归摄在四根本罪中的自赞毁他当中,这样一来《虚空藏经》十四条根本罪和《菩萨地论》的四根本罪只是开合不同。
那么是不是我只守持《菩萨地论》的四根本罪就可以了呢?因为它们完全可以相互含摄。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上述所谓的含摄,很多是就外延的角度分析而安立的。而且如果只守广大行派的四本根戒,并不修学《虚空藏经》的十四条,在守持时就会单单按《菩萨地论》四根本罪的字面四条守持,很难精准的把《虚空藏经》的十四条守持好。而《菩萨地论》的四根本罪,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四条根本罪,其同时也包含《虚空藏经》的十四条,因此应该两派结合而圆融守持。
守持菩萨戒的另一类人是在家居士,一般会认为,在家居士只守一条不舍愿菩提心就可以了。因为没有具体行为方面的戒条约束,致使出现我一边以嗔恨心打人,一边说我在利益众生的情况,还自认未坏菩萨戒。其实从真正意义上说,已经不具足菩萨戒的戒体,因为菩萨戒的本体是为利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求菩提,至少也不会损害众生,而以嗔恨心打人已经与这样的发心相违,从种下善根的角度来说,这样守持菩萨戒只是一种妙行而已。
那么在家居士如何守持菩萨戒呢?《梵网经》中的一段内容可以给出很好的指点。行持菩提戒可以归摄于行孝之中。而孝心对于在家居士很容易理解,以此更易趋入菩萨戒的行持,从而真正地发起愿菩提心。
为什么说行持孝心,就等于守持菩萨戒呢?
《梵网经》:“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觉,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意思是说,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成就无上正等觉后,最初结菩萨戒法时说,戒律虽有万行,然以孝为宗。孝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等三类,每一种孝都是在守持戒律。
一个人如果能孝顺父母,凡所有言行必然要契合父母的心意,言行举止如父母所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家教,那么也就等于守持了威仪戒。
另外,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必然是一个感恩的人,因为只有感恩的人才会发自内心的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而行孝心。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凡事不会自私自利只想自己,他会理解善待他人,不会以嗔恨心打人、抢夺别人的财物甚至伤害他人的生命,也就等于守持了严禁恶行戒。
行孝道时进一步了知,无始以来所有的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而把天下有情视为父母,为了让一切老母有情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不受轮回之若,而尽自己所能行持一切善法乃至获证佛果,也就等于守持了摄集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所以说,能行持一个孝心即等于守持菩萨戒。
综上所述,要想很好地守持菩萨戒,出家人当融汇两派而圆满守护所有的戒条,在家人在不舍愿菩提心的基础上行持孝道,方堪为善妙守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