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要撞钟?
佛教发源于印度,兴起发展鼎盛在中国,有很多元素已是中国化,本土化,而被世界佛教认可。
特别提到,佛教传入中国后,也不知从何时、何朝代开始,用到了钟这一法器。
钟,己成了汉传佛教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器。特别是寺庙的早晚功课必须要用到的法器。
我们只要一出家,过宗教生活,就离不开敲钟。早晨一大早,就会听到钟声,而后再闻到鼓鸣,提醒大众要起床早课了,于是大众云集大雄宝殿,开始共同诵经、礼拜;晚上,先闻到鼓鸣,再听到钟声,提醒大众要休息了,赶快上床睡觉。
撞钟和击鼓,不管先后,基本上都是1O8下,特别是撞钟有缓有紧,撞钟人还口诵钟声偈语。这一套程序要通过严格的学习才行。早上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正好相反,所以我们出家之人,过着晨钟暮鼓的清净生活。
“晨钟暮鼓”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寺庙早晚功课,撞大钟时的仪规,除了随钟声诵钟声偈外,先稍紧撞18次,后稍缓撞18次,再不急不慢18次,这样撞两遍,正好108钟。
撞钟不仅要有一定的节奏,而且还撞108下才行。为什么非得撞108下呢?
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按中国传统季节节气分的,中国古历也叫农历、阴历,一年分12个月,24节气,72天候,分五天为一候,加起来正好为108。象征着一年周而复始、轮回不绝之意。另一种说法,就是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钟声一响人生烦恼尽消除。
《禅门日诵》上专门记录了古时大德的钟上铭文:“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以示佛家撞钟的深刻含义。
敲钟的目的,是一种警示、告之、祈愿、感化等作用。它应该起源于中国,启示于印度远古佛教的铃杵法器,而被佛教吸取利用。关于钟的发展史,人们可以到中国北京的大钟寺展览中心参观了解。钟在佛教生活中使用,有大有小,形状也各有不同。但从作用上来讲,佛教的钟一般分:吉祥祈愿钟、修行警示钟和感化超度的幽冥钟等。
佛教的撞钟仪规,除了平时日常的早晚功课要用以外,一般寺庙举行大型的庄严法会,如水陆空大法会、佛圣像开光大法会、迎请高僧大德开示讲经大法会、方丈升座大法会等,也都会用到。
撞钟的传统,主要汉传佛教使用,后传到东南亚、欧美等国。
特别是辞旧迎新的新春佳节时,人们都喜欢到寺庙撞钟祈福,希望能撞出来年吉祥平安的大运。
一般是寺庙法师先撞三下之后,众人才跟着撞三下。人多的时候,撞一下既可。
为什么要在这些日子撞三下呢?
这是出家人礼敬佛、法、僧三宝的仪式,跟顶礼、拜佛的意思是一样的。社会上人不懂,就理解为纳福、进禄、祈寿的三种愿望了。所以就被人们自然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