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论文】依理成立前生后世


愿吉祥!

具智悲力两足尊,阐扬深广教证法,

慈悲摄众如佛师,三宝尊前祈加被!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佛教教义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很多人却依自己没有亲自见闻,而草率地许之为迷信。孰不知现代的交通、通讯等科技,在百年前的人类面前,同样会被许为神话故事。如《庄子》所言:“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拘于时也。”由此可见,普通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因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相比佛菩萨智慧而言显得极其狭隘。

涅槃经》云:“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故深信轮回、诚信因果,乃为获得暂时直至究竟安乐之根本。对于三世之理,凡夫虽无法以亲眼证知,但诸佛菩萨慈悲,善巧宣说了针对凡夫而成立三世的方便三量,即对于粗浅的事物可以通过现量观察抉择;对于隐蔽的事物可以通过比量了知;对于极其隐蔽的事物可以遵照圣教量了知。关于现量、比量、圣教量,佛教因类学中有细致入微的阐述。其站在公平的角度,通过推理的方法成立前生后世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证成佛所说的语言是正确无误的。

当今社会,一部分世间人因受无神论思想的影响,不承许前生后世的存在。对此,针对六道轮回究竟是佛教修行者的一面之词,还是宇宙人生客观存在的事实,依诸大智者之智慧及末学学习因明过程中的点滴心得,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分五层予以浅析:

一、陈述不承许前生后世者之观点及理由;二、分析其观点的不合理性;三、略述建立前生后世之理论、事实依据;四、不承许前生后世之过患;五、深信存在前生后世之功德利益。

一、陈述不承许前生后世者之观点及理由

不承许前生后世者普遍认为:人死之后,身体或被火所焚、或被水所漂、或为鹰鹫所食、或自然腐烂变坏等等。与之同时,依于身体而存在的心,也如油尽灯灭般不复存在。他们认为:所谓的心,是身体的功能或身体的产物。比如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各个器官有序的组合后,会应运而生相应的功能,这种功能就是心;或人的这一期生命在母胎孕育之时,随着胚胎的发育,心识也逐渐应运而生。并且他们认为,人体的表皮及各个器官布满了数以亿计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负责搜集各类传感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神经传入大脑,大脑接收并存储了这些信息以后又开始做出取舍判别,由此而推知心是由身体或大脑出生。

二、分析其观点的不合理性

(一)若承许心是身体的功能,则有机器亦有心之过。比如:无人驾驶的飞机、电脑、智能机器人等都有存储信息及做出判断的能力,但是人们只承许它们是机器,不承许它们有心。

(二)若承许心是大脑的功能或产物,但没有脑组织的人也有很高的智商。如:2007年,法国有一位44岁的公务员,智商特别高,去医院做B超时,整个大脑除了一些组织液外,没有脑组织。

(三)若承许心是由身体所生,则在住胎位的不同阶段都应该不断的生心,这样就有一个有情存在很多个心的过失。若承许只是最初形成身体时生了一颗心,那么后面的身体同样是身体,为什么后面的身体不再继续生心呢?既然后面的身体不生心,又凭什么说前面的身体有生心的能力呢?

(四)若承许心是由身体所生,人刚刚断气时身体尚完好存在,为何此时不生心呢?若承许无情法所摄的身体能生心,则同样是无情法的桌椅板凳等也应该有心。

(五)若承许心是由身体所生,为什么双胞胎的身体几乎相同,但人生观、价值观、习气、性格、智慧等不尽相同呢?

由此可知,身体或大脑生心的论调经不起观察。更为详尽的驳斥心由身体出生的推理当参阅《量理宝藏论》及因明七论等。

三、略述建立前生后世之理论、事实依据

任何一个果法的产生均需观待近因与远因。近因亦名产生果法的不共亲因,是对于果法的产生与否起决定作用之因,如:观待果法苗芽,种子即为近因;远因亦名产生果法的俱有缘,远因对果法的产生与否、果的贤劣与否有干扰作用,如:观待果法苗芽,水分、土壤、空气、阳光、温度、养料等均为远因。

同样,观待心识亦有远因与近因之别。当下心之近因为前一刹那之心,当下心之远因为自己之身体、环境等。

因有情当下具足明了觉知的心,而这颗心又来源于前前心识的同类相续,由此追溯,今生第一刹那的心亦必定来源于心的同类相续——前世最后一刹那之死心,前世最后一刹那之死心必定来源于前面之心……,依此可证成轮回前际无始;有情乃至尚未证得无我空性之前,因心具有无明,以无明为因起惑造业,必定依靠业力的牵引不自在的再再受生轮回,依此可证成后世存在的合理性。

世界各地均有能回忆前世的再生人,依靠这些实例亦可佐证前生后世的存在。具体事例可参阅慈诚罗珠堪布的《前世今生论》,及美国史迪文森博士和其学生塔克博士的调研资料等。

四、不承许前生后世之过患

有情若是执持无有前生后世的见解,将会导致一切所作所为唯一只会是为了希求今生的圆满为目标,在追求现世五欲享乐中空耗珍宝人身。更有甚者,为了现世的蝇头小利,不惜造作杀盗淫妄等十不善业,由此导致时世越来越污浊、人心越来越恶劣、黑法越来越猖獗。于此同时必将导致有情在今生来世感受不悦意的果报,在漫漫的轮回长河中,如水车般不自在地流转受生,受诸苦恼、无有出期。

五、深信存在前生后世之功德利益

通过善知识的引导、闻思教理、前世善根苏醒等种种因缘,今生对三有轮回、业因果生起诚信者,决定会为来世积累二种资粮、细致入微地取舍因果、兢兢业业地闻思修行,不会被今生无意义的琐事缠缚。

由此可知,树立业果轮回的正见极其重要,在正见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发起今生乃至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不离善道友、不离闻思修行利益众生大愿;在正见的基础上才可能成为一名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修到老的勇悍修行者,若能如此,自他二利定会渐趋圆满。

三世业果缘起,于此片面略述,

若有少善回向,自他同生极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入门

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