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戒及五戒的要求?
我们在家修行佛法的男女应至少受持的五种制戒。即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
(一)不杀生而慈悲
皈依佛门,第一条要守的戒律,就是不杀生,不食肉,以培养慈悲的德性,以扩展个人的爱心,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因果经说:‘今生多疾病,前身杀孽重。’不仅说明因果定律,自作自受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很多出家修行的人,为甚么会被恶疾绵缠的原因,因为出家修行的人,今生虽然持戒修行,但前世未必不杀生,不食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由于宿生恶业所追,怎得不病?除了戒杀放生,实行素食,加以诚心忏悔,以谋消除宿业之外,别无他图。
(二)不偷盗而义利
世间物各有主,不应该不问自取,甚而少至一针一线,一花一草,一枝笔、一张纸,不与而取,都犯了偷盗之罪。偷盗并不限于明抢暗偷,或持械打劫;而是包括用不正当的手段,贪求非份的财物,以及欺骗奸诈,强夺巧取,走私漏税,盗取公物,欺世盗名等不道德的行为。此外,如果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侵损别人的权益;或利用自己的权力与地位,令他人不得不赠送礼物;或欺压良善,夺取他人晋升的机会,甚至为了贪求方便,侵占了他人小小的便宜,或因不守时的坏习惯,令对方付出宝贵的时间,都是属于偷盗的一族。身为佛弟子的我们,不但立身处世,要做到‘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不苟取不义之财,还要乐善好施,奉献自己所有,扶危济困,福利群生,实行布施,以除悭贪。
(三)不邪淫而礼节
古人说:‘万恶淫为首。’佛言:淫欲是生死根本,我们欲想超出生死轮回,一定要断淫。楞严经教导修行的人,必使淫机,身心俱断,连断性亦无,始可进修佛道。所以佛制出家弟子,要绝对戒淫,不可涉及男女私情。即使是在家学佛人,亦要清心寡欲,洁身自爱,不得恣情纵欲,不得见色起心,不得强暴非礼,不得乱伦邪行,不得涉足舞场妓舍,或涉及婚外情;以免制造纠纷,导演家庭悲剧。特别是三宝弟子,更要崇尚礼节,行为端庄,思想纯正,实行佛化家庭,使家中下一代,自小就接触佛教的道德教育,自小就养成‘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的良好习惯,将来长大成人,立足社会。
(四)不妄语而诚实
语言,是人类社会维系公关的主要桥梁,亦是毁灭人类前途的导火线,所以古人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不可不慎。佛为了救护人的口业,特别制定不妄语戒,教导我们说话要诚实,报导要正确,不可以因贪求名利而妄自夸大,自赞毁他;不可以因嗔恨对方,而粗言恶语,破口大骂;不可以因妒忌别人,而挑拨离间,妄言中伤;不可以因取悦于人而花言巧语,欺骗奸诈。
(五)不饮酒而正智
酒能麻醉人的心智,酒能损害人的健康,酒能令人丧德败行。四分律说:酒有十过,三十六失。相传佛在世时有一出家人,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神通自在,能降伏毒龙,被称为降龙比丘。一次因乞得含有酒精的食物,呕吐大作,醉卧在地,饱受虫蚁欺负。又有一比丘,因醉酒丧智,头脑不清,看见邻家园子里有一母鸡,便捉来杀食,及邻家主妇,跑来追问时,不止否认,还借酒行凶,奸淫人妇;因为饮酒,杀盗淫妄之罪都犯了,因此,佛制凡是佛弟子,不得饮酒。包括一切含有麻醉或刺激性的东西,都要戒除,以保持理智清醒,行为正常,免因醉酒破戒,或借酒行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