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道上,进步就快


·在道场里面,如果心在道上,那进步就非常快,如果心没有在道上,只在表面上做,那力量就很弱很弱。

·对我们来说,内心是因,外相是缘,因和缘中,因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就像种子决定豆的本质一样,起心动念决定你的品种。

·在因果关系当中,从很长的三世,缩小到一世,再缩小到一念。用这一念心来看因果,就能看的非常清楚。所以种下去的每一个念头,对我们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佛陀看到轮回众生的生命里面,潜伏着一个优胜的基因,那就是潜伏在阿赖耶识中的佛性种子,要通过修行的手段把它从心念最细微的地方开发出来。

·前念以前,全部都是因,当下这一念,就是缘。这一念缘加进去,下面的念头又以这个缘作为因。

·多闻就是在该学习的时候尽天分去学。中国古人讲“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下也”。

·我们通过过去生努力积累的基础,在这一生当中要去认真的学习世间和出世间的知识。

在道场里面,如果心在道上,那进步就非常快,如果心没有在道上,只在表面上做,那力量就很弱很弱。对我们来说,内心是因,外相是缘,因和缘中,因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就像种子决定豆的本质一样,起心动念决定你的品种,那这个品种如果不好,外面的那个条件再好,装模作样做得再像,到最后产生的结果也不是理想的。但是如果品种很好,发心很正,然后行为又很规范,就像好的品种如理如法地在好的土壤上栽植,又能够很好地去保护它,那自然能产生出非常理想的结果来。

在因果关系当中,从很长的三世,缩小到一世,再缩小到一念。用这一念心来看因果,就能看得非常清楚。所以种下去的每一个念头,对我们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在学校里,每个学期学完之后要期末考试,读书好不好就能考出来。这是世间法的一个表象,但我们内心的进步和学来的知识,不是考试能够表达出来的,这个规律在哪里,不需要考试。换句话说,人生处处是考场,不是靠得分看考得好不好,我们待人接物,对境生心,对境界烦恼程度有多少,都是在考你合不合格。原来不合格的现在变得合格了,原来不优秀的现在变得优秀了,这就是考试,每一个心念、心态的表现,实际上都基于我们过去的基因,加上后天的努力。过去的基因,如果仔细观察,不只是过去生和昨天的,就是在我们这一念的前面,都是过去的基因。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一句讲的非常好,要悟到以往已经过去了,昨天已经过去了,上一个念头已经过去了,再想提建议已经没有用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心念,未来的念头、未来的一天,是我可以把握的。

一个修行人,如果眼光只在回忆过去,说明他不是对未来有信心、有希望的人。按世俗上的人来说,如果老想着过去,那就代表你已经老了。古人讲“丈夫不提当年勇”。人往往老的时候就会回忆小时候的英雄事迹,不会想到自己未来怎么样,说明人在萎缩,对未来已经没有太多兴趣,没有太多憧憬了。小孩子对未来都很憧憬的,会希望未来长大要干嘛,他在成长。

按照佛法,生命的规律是只能面对未来改变自己的基因,不能回到过去把祖宗父母亲的基因改掉。基因可以突变,除了物质、粮食能够转基因,人的基因也可以突变,还有文化转基因。文化转基因还只是一个人类相互之间的社会现象,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心灵的转基因。

佛法从一念因果上告诉我们,过去我们在六道中已经转了无数次,始终没转出去,现在就要突变一下,不能再按原来的常规去生生灭灭。人生无非爱恨情仇、苦乐是非,遇到事情去解决,解决完了又会制造麻烦,如此反复,到最后就是死亡,死亡又再生,生生世世轮回的遗传很不好。佛陀看到轮回众生的生命里面,潜伏着一个优胜的基因,那就是潜伏在阿赖耶识中的佛性种子,要通过修行的手段把它从心念最细微的地方开发出来。比如参禅入定,观察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前念过去,后念未生,禅宗说要活在当下,就在这个当下,你希望自己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就把希望从这个地方插进去,那基因就开始转。前念以前,全部都是因,当下这一念,就是缘。这一念缘加进去,下面的念头又以这个缘作为因。

修行说难也很难,这一生我们要在无始劫来积累的业习当中一个一个地插进去,就好像要把自己的人插到敌阵当中,一旦被发现了就会遭殃。一旦我们的贪欲、嗔恨的心起来了,“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功德就是你在敌人队中插进去的善良的基因,结果一念嗔心起,全玩完了,气得不得了,对人生很失望,以后再也不修行了,有些人还俗了,彻底失败。

在努力的过程中要精进,要“精而不杂,进而不退”,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过了,种下去的念头就会成为一种力量,当加进去的正面的念头超过负面的念头的时候,才会感觉修行比较轻松,没什么难度。有些人善根比较深,觉得修行不难,生活本身就是在修行,但有的人觉得修行很艰难。越觉得很艰难的就越应该修,如果觉得艰难就不修了,将来更麻烦。

多闻就是在该学习的时候尽天分去学。中国古人讲“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下也”。确实有些人生下来就懂得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对美好的东西感兴趣,对众生都懂得爱惜,这属于生而知之者,是最上等的人。而业障深重的人,生下来时傻乎乎地什么都不知道,小时候打了很多小动物,随便破坏花草,对自然没有审美的观念,不尊重美的东西,任由自己的习气破坏环境,甚至跟兄弟姐妹吵架,把亲人也得罪了,这样要通过后天学了才知道。我们通过过去生努力积累的基础,在这一生当中要去认真地学习世间和出世间的知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学佛释疑

学佛释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学佛释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学佛释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学佛释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