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恭敬佛菩萨
△印光大师讲过:佛法需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则得十分利益,如果不恭敬,则一分利益也没有。
△大行普贤菩萨,能够十大愿望导归极乐,十大愿望的第一个就是“一者礼敬诸佛”。
△第二个是“谦让”,当你有了恭敬的心,你得接受“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这种不如你的,包括他品行不如你的,他的福报、智慧、能力都不如你,你是怎么样的态度?最好的对待其实就是谦让、谦卑。
△《普贤行愿品》里面,“礼敬诸佛”是身业,“称赞如来”是口业,“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全部都是意业。
△《华严经》里面讲,佛菩萨的道业就是以众生为根本,这个大悲水灌溉,菩萨是花果,众生才是根,成就佛菩萨。
△如果我们的慈悲心,我们的智慧,没有通过众生去实践,怎么表达你是一个慈悲的人?所以,在内心中像水一样,处在最低的地方,别人不会跟你争。
我们的身体受之于父母长辈,知识受之于师长和同学,生活受之于社会大众,供养我们,提升我们,对这一切应该所怀的最好表现,就是有恭敬之心。如果没有恭敬之心,特别是学习佛法,印光大师讲过:佛法需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则得十分利益,如果不恭敬,则一分利益也没有。
大行普贤菩萨,能够十大愿望导归极乐,十大愿望的第一个就是“一者礼敬诸佛”。当你内心产生恭敬心的时候,就像一棵草,一棵树,叶子受到了阳光,它就会往阳光的地方去生长,会吸收到更多的阳光。当对一个智者,对一个古圣先贤,对一个比我好的人,我们产生不了恭敬心,那就是在你内心中拒绝了阳光。大家知道,一棵草拒绝了阳光,它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当我们一个人对比我们有智慧、有福报、有长相甚至有名望的人,你觉得他名气大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得的,觉得一点都不稀奇,甚至在背后还冷言冷语的,这种心态也是对自己最大的损失。所以,凡是世间好的东西,我们需要成就自己的美德,首先要对这一切产生恭敬,只有产生恭敬心了,那我们的心就打开了,就会去接受这种阳光和雨露。如果没有打开,你就永远接受不了。
不管是动物的生命还是植物的生命,凡是你向往美好的东西,这个美好的就在你的身中呈现出来了。我们每天要诵经、要听经闻法、要观想,要跟佛菩萨接近,实际上是我们把佛菩萨的美德,最美好的东西,从我们的生命中开显出来,所以恭敬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是“谦让”,当你有了恭敬的心,你得接受“择其善者而从之”,你对善的人,对好的人,你有恭敬之心。“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当不如我的人出现的时候,我们一般的人就会抬起头,甚至受不了,嘴巴翘起来,就觉得这个人实在是太可恶了,受不了他。对这种不如你的,包括他品行不如你的,他的福报、智慧、能力都不如你,你是怎么样的态度?最好的对待其实就是谦让、谦卑。当我们遇到好的人,好的事,我们会产生傲慢,这是不可取的。但是当你遇到了逆境,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我们会产生自卑。当遇到不喜欢的人,甚至是讨厌的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往往就会觉得自己比他们厉害,会产生傲慢。自卑和自傲是两种极为可怕的心态,是混搭在一起的孪生兄弟。
在人生当中,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不健康的表现,就是身心遇到逆境、顺境的时候,会表现出来很不正常。对于不良的逆境、不良的人,我们产生这种反应是不太好的。所以“谦让”,就是谦虚,这是必须的。“恭敬”呢,实际上是自信。当一个人对好的东西表示赞赏的时候,你对自己是很容易培养起自信心的。对自己很有信心,你才会像一颗长得很健康的树一样,叶子总会向着阳光生长。一个自信的人,他总会发现人生的美好。所以,自信是必须要有的,自傲是绝对不能有的。
《普贤行愿品》里面,“礼敬诸佛”是身业,“称赞如来”是口业,“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全部都是意业。就是从意业上,内心当中,要表达对圣贤这份真正的尊重。只有你内心真正地尊重,你的生命才往那个方向靠。身体是一个机器,我们内心是通过这个身体来发送我们生命信号的。身体也是一个接收器,这个世界,宇宙万物,都是通过身体的接收器接收到你的生命当中来,接受了什么,你的生命就有什么。
所有世间的事业,包括佛菩萨成就的道业,《华严经》里面讲,佛菩萨的道业就是以众生为根本,这个大悲水灌溉,菩萨是花果,众生才是根,成就佛菩萨。如果我们的慈悲心,我们的智慧,没有通过众生去实践,怎么表达你是一个慈悲的人?所以,在内心中像水一样,处在最低的地方,别人不会跟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