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是什么
僧格是什么?是僧人的内涵、威仪、戒律,对吧?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语言上回答是一回事,行为上做到是另外一回事。
所谓“格”就是一种品质。具备这种品质,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僧人;不具备这种品质,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僧人,这种品质就称为“僧格”。
人有人格,僧有僧格,菩萨也有菩萨格。把“僧格”说是僧人的内涵、威仪、戒律,这些回答都正确,但这还是有形的、可见的一面;根本来讲,我个人觉得出家僧内在的根本品质应该是出离三界,也就是有出离心。
如果一个出家人不具备出离心,即使表面上威仪、戒律看起来再好,那和俗人有什么区别呢?俗人就是贪图五欲,所以称为“俗”。而我们出家之所以要受戒等等,是因为要出离三界;由于要出离三界,所以才要勤修戒定慧。所以,出离心应该是僧格的本质。
如果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出家众,当然要去受戒。可是在末法时代,我们真是非常惭愧,以戒律来说,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只是“名字比丘”,是名义上的僧人,实质上也是没有僧格的。但如果有强烈的出离心,这就与众迥然不同了。
但仅仅有出离心也还不够,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综合起来看。在家人也有有出离心的,不能因为这样就称他为僧。所以,应该是出离心,再加上出家人必备的一些威仪、戒律、行持,综合起来共同构成僧格。
顺便说到菩萨格。菩萨的格应该是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是简简单单去受一个菩萨戒。如果没有发起菩提心,那当然就失去了菩萨格;如果保持菩提心,即使一些具体的戒条没有做到,那么仍然可以称为“菩萨”。
我们净土的行人、念佛的行人也有我们的人格。念佛人的人格是什么呢?就是愿生心,愿生弥陀净土,所谓“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这首偈子是净土宗的宗旨,落实在每一个念佛人身上,也是我们念佛人之所以被称为“人中芬陀利华”的品格。
如果没有信受弥陀救度,不愿生弥陀净土,即使有在那里称念名号,那算是完全具足念佛人的人格了吗?
所以,以此来讲,出离心,这是小乘的;菩提心,这是大乘的;愿生心,这是净土的。
佛法说“万法唯心”,这个心决定了我们的格。如果是五欲心,当然就谈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