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三世因果经》主要讲人的善恶因果报应规律。你做了善事,得福报;做了损人利己的坏事,得恶报。这就是大家知道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部都报。”
人真有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要没有大善、大恶,总是按照自己命运去走,起伏不大。如果他有大善、大恶,这起伏就很大。
积大善,果报就很殊胜;造大恶,福折了,寿命也折掉了——折福折寿。
你造作恶业,恶业是折福折寿,这个因果报应的道理,一般人也很难懂,现在人也不容易接受,这个原因就是他接受圣贤教育太少,接受因果的教育也太少,甚至于根本没有接触过。
现在人念念都是恶念,念念都是损人利己,可说是迷惑到了极处!恶念多,这是三途之因,这个事情很可怕!
我们佛法讲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要晓得这个道理的话,我相信很多人他拥有的财富比他现前还要多得多,他的寿命一定比现在还要长。
从前人能够享受天年,就是命里有的,他都能享受得到,那是什么原因?读圣贤书,他明理、他守法,规规矩矩处事待人接物,尊崇道德,能够敬人、爱人,能够帮助别人。
现在人不懂得,有一点点权势,就仗着权势欺负人、压迫人,天天在造罪业,正是《地藏经》上所讲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每天造罪业,你的福报折掉了,你的寿命折损了,麻烦就来了,最明显的麻烦是灾难,天灾人祸你逃不过!
善报——乐报;恶报——苦报,不要小瞧这一字之差,其中的内涵却有本质的区别。善和恶是没有清晰的界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善恶观,这种所谓的善恶观都带有强烈的“我”的烙印。同样一件事情对某些人来说是“善”的,对某些人来说却可能是“恶”的,比如公司出台一条新规定:以后取消基本工资,薪酬完全按照业绩发放。这个结果对于那些能力很强的员工来说,是“善”的,多劳多得,可以多赚钱,而对待那些平时混日子的员工来说老板这样规定简直就是“十恶不赦”。
再或者说,某个实权部门的副职,后来升到另外一个清水衙门当了正职,看似是升官了,其实手中权力小了。对于权力欲望重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打击,但是对于那些想要清闲的人来说,加薪升职少操心,何乐而不为呢?凡夫都有我执,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不能绝对的以善恶来论果报,但是也正因为凡夫有我执,所以善恶的果报从“我”的角度出发去感乐受和苦受才更能体现因果的公平性。行善就会得可爱果,乐受;作恶就会得非可爱果,苦受,这才是佛教的因果理论。
至于为什么不是做了善恶事立即感得乐苦果也非常好解释,佛在《优婆塞戒经》中阐述地很明白:“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业有四种:一是现世造业现世受报;二是造业后次生受报;三是次生以后受报;四是无报,如无记等业即无报。业力成熟是需要时间的,就好像种子长成植物需要时间一样,草本植物一年就能开花结果,而木本植物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
只有正确的理解和看待佛教的因果理论才能更好的学佛修行,所以对于不明白的事情一定不要妄下结论,要弄清楚想明白再说,否则犯了口业,日后定会感受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