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修持好戒律
持戒的目的是在改过迁善。改过为不造一切恶业,可得离苦的果报;迁善为努力一切善业,可得幸福的果报。如果只求离苦得乐而不从身心行为方面切实改过迁善,便与常情常理的因果定律相违。
佛法教人持戒的内容有四种:
一、三归戒。
二、五戒。
三、八关戒斋。
四、菩萨戒。
许多人往往错误地以为戒律是一种束缚,用一种烦恼的心来对待佛的戒律,这种心态是不正确的。戒律其实是佛对我们无明众生一种最好的保护。持皈依戒可以保护我们避免三恶道,持五戒可以保护我们得到人身,持罗汉戒(解脱戒)可以保护我们脱离轮回,持菩萨戒可以保护我们圆成佛道,持三昧耶戒可以即身成就。
修行学佛,要先受三皈依,也就是归向、依靠“佛、法、僧”三宝,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凭此生生世世不离正法,永离恶道。皈依三宝后,才是正式的佛教徒,如上学要先注册一样,具有正名定份的作用,皈依后有三十六个善神守护皈依的行者,并获三宝慈光加被。
皈依是皈顺、依靠的意思。初学佛的人,信心不坚定,能力智能不充足,必须要依靠三宝,藉由三宝的庇护和指引,成就学业、事业和道业。并由外在的三宝作为指导,启发我们本自具足的自性三宝。
皈依又有回转、回头的意思。为什么要回过头来?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背弃三宝,所走的路都是错误的,所以现在要把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舍弃过去的邪见,皈依我们的自性,这样子才能度脱自己的生死。
第一皈依佛,教主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
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于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
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菩萨僧、十方一切声闻缘觉僧、十方一切清净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们应当皈依一位善知识,接受他的教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皈依最好选择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行持的师父,经常亲近这位师父的言行、思想,无形中我们亦能沾到几许光明与功德,同时供养了真正的大善知识,能种广大的福田。如果在某一个时间,找不到这种善知识,可以在附近找一个真正受过三坛大戒的出家众皈依。
佛弟子一定要皈依三宝,并愿所有的皈依者,常发如是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能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佛法以人为根本,人道则是因持守五戒而来。受持五戒将来就可以获得人身。人有贫穷、富贵、寿夭、智愚、美丑、高矮,这些都是因持守五戒的清净程度不同而造成,五戒虽然简单,但要把五戒持的清净,也是非常不容易。
五戒戒条如下:
不杀生:不故意杀害有生命的众生,如人、动物、小昆虫及堕胎。
不偷盗:对于一切财物,乃至一草一木,非自己所有而取,或是不论用任何手段,如骗取、强夺、霸占等,皆算是偷盗。
不邪淫:不与正配以外的人行淫。(凡与男女两身相和合,皆名之为淫。)
不妄语:不说谎、搬弄是非、恶口骂人,危害到他人。
不饮酒:不喝酒,乃至于不劝人喝酒、不入酒家、不思念饮酒。(喝酒会使人神智昏昧,来世感愚痴的果报)。
发心受持五戒的在家居士,男众称为优婆塞,女众称为优婆夷。受持一戒就有五位善神謢持,持满分五戒,就有二十五位善护持。持戒严谨的人,就成为世间的人上人,感获大富大贵的果报;持中品戒的人,感得一般的富贵;持下品戒则可保人身。若是持下下品戒,虽得人身,六根却不能具全。所以想要修行及提升,必须从清净身口意做起。
我们佛法讲五戒,儒家则讲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五常与五戒差不多,不过五戒非常显明,有条有理,一说出来马上就知道。儒家的五常,仁就是要有慈悲心,做仁人君子,不要残害众生;义就是义气,不要人家的东西,仗义施财;礼即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礼貌,男与女之间也要有一种礼节;智就是要有智能,不饮酒使心智不昏昧,就是有智能;信就是信用,不妄语就是有信用。所以五常与五戒也是相通的。现代有些人虽然不信佛教,但是也知道要做好事,不做坏事,同样是不杀生、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将来的果报亦都属于人道的果报。
古德有言:「道在红尘闹市修,全凭五戒作根由,杀生戒除慈心大,不贪财物廉洁优,见色不贪性清净,荤酒永断性长流,欲学长舌莫妄语,成佛不须出世求。」 希望大众把握今生,持守五戒,切勿空过,枉受轮回之苦。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所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要让在家的男女二众,能种出世解脱的善根。而受戒的人,必须一天一夜离开家庭,到僧团去居住,学习出家人的生活。
「关」是「禁」的意思,就是关闭众生流转生死的门,也就是关闭杀、盗、淫等八种罪过,使之不再犯,称为八关。「斋」,就是正午之后,不可再进食之意。八戒中,前七条为「戒」,后一条过午不食为「斋」,合称为八关斋戒。这八关斋戒出家在家都可受持。
八戒戒条如下:
不杀生:不故意杀害有生命的众生,如人、动物、小昆虫及堕胎。
不偷盗:对于一切财物,乃至一草一木,非自己所有而取,或是不论用任何手段,如骗取、强夺、霸占等,皆算是偷盗。
不邪淫:凡与男女两身相和合,皆称为淫。受八关斋戒时,要禁止正淫,也就是正当的夫妻关系也不可以。
不妄语:不说谎、搬弄是非、恶口骂人,危害到他人。
不饮酒:不喝酒,乃至于不劝人喝酒、不入酒家、不思念饮酒。(喝酒会使人神智昏昧,来世感愚痴的果报)。
不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及不歌舞倡妓不往观听:广泛来说,凡脂粉、香水、香膏、口红、耳环,包含一切饰品、色彩鲜艳的衣服,及跳舞、赌博等,皆不可以。
不坐卧高广大床:舒适柔软的高广卧床,会让人心生淫念,所以不适合坐卧。
不非时食:即过了日中之后,除了喝水,不再吃任何食物。
受戒功德:受八关斋戒期间为一日一夜,过了这时段,如果还想继续受,就必须再举行仪式。受持八关斋戒,为修定修慧,又能忏罪、消灾、增褔、增慧。若能于每月六斋日(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以及月底的最后两天)受持,所得褔德不可思议。虽然只有一日一夜,但如果能受持清净,其功德之大,是不可限量的。《无量寿经》云:「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优婆塞戒经》云:「受持八关斋戒,除五逆罪,其它一切罪,悉皆消灭。」又说:「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关斋戒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佛陀为了让在家居士也有机会种出家善根,特别制定此戒,让后世众生能因持戒而获得安乐。
菩萨戒,是大乘菩萨所受持的戒律。
受持五戒得人身;受持八关斋戒种出世因;而受持「在家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戒,更是进一步尽未来际的菩萨发心。
「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受持菩萨戒,于因地发菩提心,从微细的心念上轨范自己,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亲眷,做人做事,无不是慈悲喜舍,念念落实救拔众生离苦得乐的菩萨道行,自利利他,成就无上的菩提佛果。
《梵网经》云,受持菩萨戒能获五种利益: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
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
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