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真的可以闻声救苦吗?
佛经劝人修慈悲心,还强调修清净心。弟子浅显地认为“清净”是不要有染污,往往会将“清净”跟“无为”,就是不去做太多的事情联想起来。但是,发慈悲心就要救苦救难,要做很多事,这两者矛盾吗?
慈悲心与清净心没有矛盾,清净为本,慈悲为用,一个是本体,一个是作用。清净在佛教有严格的标准,所谓的清净指的是洞察一切实相。什么是实相呢?中道是实相。什么是中道呢?当一个事物出现的时候,只是因缘和合的现象,而它的本体了不可得,缘起而无自性。
正是因为无自性,无一法可得,我们说它是清净。当你的内心有这么一种见地的时候,无我的心里就会有慈悲的作用。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他过去久远劫前已经成佛,叫做正法明如来。
成就佛果的人是什么样的呢?他知道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他从真相当中发起勇猛的心,帮助无量的人,积累无量的福德,成就广大的生命,有资本“闻声救苦”。观世音菩萨证得清净妙心,神通妙用,随缘赴感靡不周,他有与宇宙合二为一的功德和力量。
他依托着他的生命,平常没有人求他,他就住于法乐;有人求他,他就睁开眼睛。他手里面好像有秘密武器,可以制止战争;有无穷无尽的财富,能够帮助贫穷的人。他虽然有这个福报和智慧,但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因为他证到了无我,所以叫大慈大悲,本质是大智大雄——勇猛的心和洞达一切的无我的心。
这是经过实践证到的一种宇宙的伟大存在。诸佛菩萨每一句话背后都有其真实的境界存在,并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我们可能没有观世音菩萨这么大的福德,可以小范围大慈大悲。当你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你可以先在内心发愿。
打个比方,你现在没有办法赴汤蹈火救度众生,如果有一个病人在你前面摔倒了,你去救他还是去学医呢?你救他看着好看,但是实际上你并没有能力救助;你扔下他,大家会觉得你很无情,但是如果你因此积极去学医,就可以救很多人。也就是说,只有我们自己先出家修行,学会以后才有可能救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