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或诵经做回向有何含义?


我们每天念这些发愿文,回向文,为什么要念这些?不是说光念一遍就算了,要把这些词牢牢地印在心上。什么叫发愿?愿就是愿生西方,心上愿意去,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干某某事情,你不愿意去,强迫你去也是不行。要愿意去,非常喜欢自在,这样才行,一定要做到这一些,功要下在心上。

所以我们念佛不能悠悠散散,信要坚信,丝毫都不能有间断的这一念头,一定要坚持不间断的行。这个愿一定要坚固下来,什么好的坏的景象出现,我们都不要相信,这都是一种幻景,包括我们现在所见所闻,都是幻境。佛经上讲了,虚幻不实,虚就是不实在,幻和梦是一样,也是不实在的。给你个中央干部当当,这也是个虚幻不实的,官运再好,你生命又能有几天呢?这就是一种虚幻的境界。我们学佛,一定要把这些假相识破,才能显出我们真实的相来,识破不了假相,你这个真实相永远不会显出来。

我们每个学佛人,念佛人,常说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到底能不能做到呢?这就要靠我们平时的功夫了。怎么能做到无有挂碍、无有恐怖?首先是要把我们的颠倒梦想去掉,然后你的心境才能开扩,才能达到没有挂碍,没有恐怖,才能自在。我们念佛人,在身体强壮的时候,年纪轻的时候,要抓紧积累功德,在我们这个专用词上就是筹备资粮。我们净土法门,资粮就是信、愿、念佛,这就是去西方路上的资粮。我们到什么地方去,身上带两个盘缠路费,带点吃得东西,这就叫资粮。去西方的资粮就是信、愿、持名,这是西方路上的资粮。提前念佛下功夫,就是准备我们最后这一着,安然自在。

另外,我们提前下功夫念佛,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要超度我们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因为他们这些人和我们有一定的关系,有缘的、有仇的、有欠债的,有的是有恩的,牵扯着这几种关系。你到走的时候,他都会来找你麻烦,来给你设障碍。所以我们每一天念佛,要回向,回向就是要把这些人打发了,回向的目的就是这些。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一个是打发这一些,排除我们的障碍;另外就是要扩大我们的慈悲心量。他不是单调的,一个是自利,一个是利他。所以一枝香念一次回向,要我们念念不忘发菩提心,因为去西方的人都是大乘菩萨,所以念念要把菩萨的念头、心量提起来。

就讲这一条回向,有一些居士确实也不懂,自从我认识了念佛法门以来,也听了很多的居士谈到回向的问题,有的有特殊的回法。有今天做一切善法、念一天的佛,回向法界众生;有的回向极乐世界;有的回向给一切亲戚朋友;有一些人回向给自己的冤家对头。他有这些回向法,其实我们现在念佛七里边的回向,是比较圆满的,回向菩提、回向西方、比较圆满。有些人不懂得回向,我这每天如同干活,累得要命,好不容易挣两个钱我给他,给他我自己没有了,这是凡夫的心,所以他永远做凡夫,成不了佛、成不了圣。回向就是让我们把凡夫的态度去掉,把凡夫的心量扩大,回向的目的是这个。扩大自心,利益众生,把我们的贪嗔痴心回向了,不让他存在,这是心甘情愿地把我们的功德布施出去。

若贪住了功德,你便是凡夫,虽然你做的功德是有、是大,但你贪住了,这就叫有相功德,包括念佛也是有相功德。回向了你这才是无相功德,才是解脱道上的功德,所以必须要通过回向。你们不要轻视这个回向,回向是上乘菩萨法。仅仅回向这一条,是成佛路上的必行之法,一定要做这个法,你不做还就不行。不要想我这修了几十年,任何人也不给,就是我一个人单独成佛,那你是凡夫,成不了佛。菩萨要以众生苦为苦,要以众生乐而乐,这才行。看到了众生的苦,自己好像感到和这个受苦的众生是一样的,他苦就是我的苦,看到了众生欢喜,我自己心里也很舒服。佛经上说,能让众生欢喜诸佛菩萨皆欢喜。众生欢喜说明他自在了,无有痛苦了,他才能欢喜。他稍有痛苦,稍有不自在,他就不会欢喜。因此佛菩萨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把功德布施给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把一切痛苦去掉。

我们这个回向是上乘菩萨法,在任何经典里都提到回向,不是说修一点死死的把住,那就糟了,那就成不了,你要回向才行。我们每天念一枝香,就要回向一次,若不懂得好像太麻烦,其实是教你发心,念念不忘菩萨道。回向就是回小望大,把我们的小心量回掉,使我们的心量渐渐扩大起来,慈悲心渐渐扩大起来,这些东西一扩大,没有感觉到,我们这个道心,我们这个法身,就增长起来了。其实回向就是最上乘的布施,把我的东西给他了,这就是布施,我念佛的功德给他了,这就是回向,回向、布施其实是大同小异。在有相的功德上,叫布施,无相的功德这就叫回向,意义是相同的。

回向这就扩大了我们的菩提心。我们学佛人,必须要懂得这一些,无贪、无住,心里边空荡荡的,不藏杂物,心上没有任何杂物。我们想一想,你晚上睡觉还有什么颠倒?哪里还有什么梦想?没有颠倒的心,没有梦想的心,又有什么恐怖?他就不会存在了。

我们修行要懂得修才行,往往世人修行是心外求法,心外边寻找佛法,哪里有,要从心上下功夫。在我们平时这就是很简单,往往人们认识不到这是修行,这是成佛之道。每天念几句佛回向回向,好像是玩耍玩耍的,其实这就是菩萨的解脱大道,只要你认真的用心这就叫功夫。多么自在,把我们心里的杂物布施掉了,回向出去了,内无污染了,这就叫清净心。无论是有相无相都不要贪,金银财宝这是世间的宝,是身外之物,对修行人来说更不能贪住。我们念佛这是无相功德,我念佛的功德也不要,这就是在我们的心上显示清净了,不住一切相了,这只能成佛,别的路我们就不走了。念佛人把道心稳住,方向明明了了啦,你到往生的时候,佛又告诉你,那你这个时候肯定会欢喜,心上什么都不留了,决定不会生害怕的念头,决定会欢欢喜喜的跟佛到西方去。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重要的方面掌握住,若掌握不住这些,到时候决定会手忙脚乱。哎呀这可不得了,我这件事也没有办,那件事还没完成,这儿子也没娶媳妇,这孙子也没人哄,都就来了。要把这个心空下来,有相、无相,我们都不执、不住,这才是真修行,这才是真念佛。到时候,一接就去,一去就是上品,每天和弥陀佛在一起。想和阿弥陀佛在一起,就得老实念佛,认真发愿,把信心坚固起来,这才算是真念佛(摘自山西广灵极乐寺昌义法师佛七开示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今天在座的人,90%以上都是学习佛法的,而且有些人学了很多年,这是非常坚强的。虽然在生活、学习当中,遇到了一系列障碍、困难以及命运的坎坷等,但都没有倒下去,还更加..

说老实话,修净土的人多,会念这句佛号的人不多,为什么?他没有把他的妄想分别执着念掉,他没有把他自私自利念掉,他没有把名闻利养念掉,他没有把贪瞋痴慢念掉,就不会念..

世界上许多宗教都认为:人死后必然会先受审判。例如:民间的道教,相信人死后要受十殿阎罗的审判;天主教和基督教也说人死后,万民匍匐在上帝座前,像一群羊般静候上帝的审..

佛法无比,妙不可言!你想发财、你想升官、你想长寿,能不能做到?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谁给你的?自己,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把佛法教给你,你自己依这个方法去做,就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十方诸佛太多太多了,你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专念阿弥陀佛,不念别的佛?最简单的回答,就是照《弥陀经》上所说的,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四次劝导我们念阿弥陀..

妙法莲华经简介《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Pu??arīka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

关于常识

常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