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菩萨畏因 众生畏果”?


佛教讲因果,有一句话叫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菩萨因为明理成就智慧,所以不造恶因也就无所谓感召恶果,众生刚好相反,要等到亲自遭受可怕的果报才生起恐怖。

菩萨深知因果循环规律,所以从源头上来约束自己,也就是从自己的起心动念都要看好。莫种恶因。而众生不识因果不信因果,图一时贪欲而种下恶因,等到果报来时痛苦万分,却悔之晚矣。

《涅盘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世作善恶之因,现世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当下受报。

祸福不是上天赐予的,是我们自招。地狱阎罗本不愿你下地狱,奈何我等作恶多端偏要下去。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影子甩得掉么?人死了钱没花完,都成了别人的,名望地位也烟消云散,唯有善恶之报是如影随形的跟着一起去。百千亿劫,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所以我们要惜福,多种福德,多做善事。

我们明白了业有三报的道理,不仅知道干坏事作恶之人,终有报应,而且能真正做到多行善积德,不干坏事的而终得福报的结果。

因果及其报应规律,遍布自然界,也遍布人类社会。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个人穿衣吃饭,举心动念,待人,接物,处事,无不孕育着因果。

大凡因果只分两大类,善与恶,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因果一旦形成,势不可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由他人顶替,只能自作自受,丝毫不爽。果报时间,迟早不一,有的是现世报应,就是这辈子一定受报,有的则在下一世或者无数世后才受报。而现实报应的,更有当场受报的,前几天媒体报道的偷佛像当场暴毙的盗贼就是。

释迦牟尼佛成道,提示因果真谛,一直被世人推崇,佛门修行人,更谨记在心,不敢忘却,付诸行持。故佛门有句名言:“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菩萨所以畏因,因为菩萨大觉、大慧、大行。擅于鉴真伪,审邪正,察好坏,辨善恶故菩萨对真、正、好、善力为,对伪、邪、坏、恶却止。

菩萨畏因是断恶行善的体现,是持戒精严的落实,是摄心妙法。

菩萨畏因,无因便无果,无果便无祸,无祸便福至,清闲自在,常乐我净。如此法味何尝人人尝过?

然而众生迥然不同。众生以沉迷,执着,分别,妄想为名家。只知迷醉社会的色相,执着于欲望,不知《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缺乏正知正见的智慧。对人生观,价值观,做人处世及人际关系,往往贸然从事,胡作非为,伤天害理也敢为,甚至有的人以恶为能,认为本领胜人一筹,所干恶事,甚是机密,无人知道,无可识破,即使瞒过人们的耳目,则满不过天理(天道),殊不知种下深重的恶因,果报现前,或惊恐慌万状,坐立不安,或无所适从,苦楚难表。甚或机毁人亡,死无葬身之地,实在令人痛心扼腕。因此“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就是对畏果人的活写照,全是愚痴所使。

以下是近代高僧印光大师的讲解: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宾士。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岂知报通三世,转变由心之奥旨乎。报通三世者,现生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万生,或至无量无边劫后,方受福受殃者,谓之后报。后报则迟早不定。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恶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便消灭。尚复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金刚经所谓:若有人受持此经,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转变由心之义也。’(摘自《印光法师文钞正编》与卫锦洲书》)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佛教五戒诵戒仪轨一、上香(三拜)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三番三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

逆境见修行一、难行莫胜忍,功德非常大忍辱的功德非常大,难行莫胜忍。没有一种修行比忍辱更难修,表示修忍辱的功德跟它的难度一样大,所以靠忍辱可以累积无边的功德。很多..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学佛释疑

学佛释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学佛释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学佛释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学佛释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