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死,但没有人是真正的死亡
死亡是生命中最脆弱的时刻,如果能清晰了知死亡情况,并善加处理,无疑是对一期生命最好的临终关怀。
死亡过程
藏人说:“每个人都会死,但没有人真的死。”这句颇含哲学意味的谚语,表达了佛教对生命及死亡的认知。佛教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在一个封闭的轮回圈内生生死死,流转不息。一期生命的结束,正是另一次生存的开始。
死亡,只是物质性粗显身体的死亡,但不代表生命的终结。如果死亡是生命的彻底消失,那么学修佛法、往生净土等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个不吉利的字眼,但生命有生必有死,这是任何人和神灵都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佛教把死亡列为四魔之一,因为它夺取的是比任何财富都珍贵无比的有情的生命。
人的物质性身体是由四种元素组成,佛教称为“四大”,即地(坚硬性,如骨肉等)、水(湿润性,如各种体液)、火(温度性,如体温)、风(流动性,如呼吸)。所以人的死亡也是从四大收摄开始的。
首先是地大元素衰退而溶入水大元素。此时的身体会变得极为消瘦,皮肤也失去光泽,视觉开始失效。很多人在临终前惊呼自己无法看到任何事物,说明已经开始进入死亡过程,即使华佗再世也难以救治。
在地大溶入水大后,水大便会衰退而溶入火大。此时,听觉开始失效,体液逐渐干枯。接下来,火大会溶入风大,嗅觉开始失灵,体温开始下降,有时候会听到临终者惊呼“救火”,意味着进入这一死亡过程。
当风大溶入意识时,临终者的味觉也开始失效,四大元素已一一分解完毕而溶入意识之中。这时候,人的感官功能相继失效,呼吸停止,只剩下微弱的意识,医生宣布死亡。
但在佛教看来,呼吸停止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死亡,因为还有微弱的意识在进行最后地运作。当继续经历完“白明”、“红增”、“黑得”三种内心状态后,并顿现光明,这死亡光明出现的时候,才是佛教所说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在死亡光明的第二刹那,就转入中阴身状态了。
在佛经中说,死亡跟中阴身是同时的。当死亡出现后,马上进入中阴身,就如秤杆的低昂——这边死亡低下,那边中阴身昂起。
死亡后,如果不是解脱轮回的圣者,那么就一定会继续转生于三界六道之中。虽然来世转趋是业力决定的,但现实当中人们的作为都是善恶混杂,那将遵循什么样的规则而转生呢?佛经认为依照顺序有如下几个规律。首先是根据一生业的力量大小,依照力量大的善恶业决定下生的命运;如果善恶业相等,就看在临终时哪种业先显现;如果没有显现,端视平时经常熟悉哪种业。
因此,佛教提倡人们生前多存好心、做好事,在以后的生命优化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利益。
临终关怀
所谓临终关怀,就是指在生命死亡最无助恐惧的时刻,给予身体即精神上的照顾和关怀。在现代社会,很多国家开始逐渐重视临终关怀,让人们安详读过此生的最后时光。由于佛教哲学的独特观念,因此佛教的临终关怀也显得与众不同。
首先,佛教认为临终能否安详度过,首赖生平的作为。如果一生心善止恶,专注佛法慈悲与智慧的修习,那么临终就没有痛苦,做到真正的视死如归。差一些的修行人,也会借助平时的修习力量以及同修道友的辅助,并延请高僧大德温言劝诫,也会安详离开人世。但生平作恶多端者,临终便会出现恐怖的幻觉及身心的痛楚,如果能得到高僧大德及佛教徒的念经祈祷,也会消除剧烈的痛苦。
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有佛教信仰的临终者,他们的家人及朋友都会在其临终时刻,念佛助念,放生行善,供养布施,念经祈祷,佛教徒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关怀,会缓解临终者的痛苦,给予他们光明的希望,从而从容走完一期生命的最后阶段。
这里转述一个西方人见证西藏僧人死亡的过程:“当一个老和尚临终的时候,我看到他同修的西藏僧人和我们西方人所作出的反应截然不同。有两个西藏僧人回来后,见到他显然是到了临终的状态,一个照顾老僧,另一个则安排金刚瑜伽母自入仪轨的准备工作,他们都非常平静。
有一个西方的僧人下来后,见到他将死了,连忙找到了吉普车,开下山到了医院找来了医生,医生看了老僧后说他快死了,但是我们大家早就知道了。但是,西方人不能‘见死不救’,必须要找医生‘拯救’他的生命,然而,医生已无能为力了。这两群设法帮助人非常不同。
“老僧的死亡过程持续了一段时间,他在内出血,并且血与内脏流出了身体。所以,大家在他身下放了一块塑料布,胃肠流到了塑料布上,过一段时间,藏僧会把它端出来,而我的职责则是把它扔到山坡下,然后把塑料布拿回来,再放到他的身下。那些内脏使人感到恶心,我想如果我这样内出血的话,一定会吓呆的,但是老僧在整个过程中都非常平静。
“过了一段时间,他的身体变得很弱,但是还没有死,我和藏僧一起开始做金刚瑜伽母自入仪轨。西藏尼师和澳大利亚护士在那里照顾他,这个护士见过许多临终的人,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平静的——既使已经历了内出血等。老僧让大家把他放在修定的姿势,但是因为他身体非常弱,所以不能维持这种姿势,于是他让他们帮他躺下做成金刚瑜伽母的姿势,但是他的身体太弱仍是不行,所以最后采取佛涅槃时的狮子卧式,右胁而卧。
我们做完自入仪轨后回到他的茅蓬,那时他已经死了,一位年长的僧人去检查他的身体,因为有些征兆能预示后世的去向,他出来后喜形于色,说话非常兴奋,显然是见到了瑞兆。
“这个故事里有许多含义,这个老僧并没有什么名望,但是死得非常安祥,虽然身体经历苦楚却没有恐惧,并且能够修持佛法。这个故事也显示了佛教中真正的朋友是如何帮助他度过一生最后时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