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那么好,误解的人却那么多!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

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心灵自在的佛教,教人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佛教,如何落到这步尴尬境地?中国社会对佛教的误解,竟是如此之深!

把佛教看成消极的,会说佛教提倡“四大皆空”。这是误解佛教中“空”的含义。佛教所谓的“空”,其实并非是“空空如也”的意思。其一意思是指世上没有实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所谓的缘聚缘散。这不是客观实相吗?除非不愿意承认客观的人,才会说这是消极。

另外,佛教的“空”,其实,是含藏着“有”,所谓的“真空妙有”,“大空大有”、“空有不二”。如同宇宙之空旷,才有星河之灿烂。也犹如越虚心的人才会学到越多的东西。这样的“空”,不知道为何被理解为“消极”呢?一些人因为生活的挫折,心灰意冷,于是想到逃避想到了出家做和尚。这于是又被看作佛教是“消极”的一个“罪证”。你可以到山里到寺院里出家去图清净,但那并不是佛教的真正精神。

实际上,真正的“出家”有着无比积极的意义。出家的僧人担负着传承佛法、帮助天下人破除烦恼的责任。成为和尚住进庙里,是因为可以心无旁骛地真参实悟,学到真本事了,最后是需要把佛法普及开来的。就如同埋头做实验,实验成功之后是要用在现实生活造福百姓的。出家的目的是要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决不是只求一己清净。

很多人学佛之后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跟现实生活脱了节。这也是误解为消极的原因。其实,学佛者是不应该脱离生活和本分的工作的。所谓“一切治生产业不离佛法”。做好应该该做的事,是学佛的人最起码的条件。

也有许多佛教人士,因循守旧,不能跟上时代精神,不努力学习新的知识。通常看到学佛者,无论见到什么人,都是一口说了千百年的佛话,难怪要造成人们反感。前一段有僧人学习MBA被当作新闻。这反应着对佛教的误解。僧人们学习现代社会的知识,应该是,分内之事而不是“另类”。比如有一些僧人建立博客跟人们交流佛教,这是完全应该的事。当然值得鼓励。六祖慧能说:“无边法门誓愿学”,现代的各种知识,难道不就是僧人们该学的法门吗?在救助社会贫苦方面,中国佛教界也比较少见到行动。能见到的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寺院都在努力获得资金,建造富丽堂皇的各种大殿。这倒真跟许多或富或穷的地方大建豪华办公楼的现象有得一比。建设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把多一些资金用在救助社会苦难上,应该更能实践佛教的精神吧。

又有一些人说道,推崇佛教的国家都很落后。那请看中国历史。唐代佛教发达,正是兴盛朝代;宋代有深厚的禅的文化的底蕴,你看那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和谐富裕的气象。

又有人误认为,学佛就要吃素。释迦牟尼从来没有说过学佛要吃素。也不知为什么许多人一想到学佛,就把吃素联系在了一起。吃素值得提倡,你尽可以吃素,可是那跟佛教的真正精神没有关联。实际上,随着修习佛教的深入,因为身体的清净,的确会自动自愿地少吃荤多吃素,但那不是一种强迫而为。

又有说佛教跟科学研究有矛盾。干脆就抬出爱因斯坦的话来解释吧。他说: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所有误解中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学佛就是信佛,把释迦牟尼当作神而不是人来看。常常一谈到佛,别人就都会问道:“你信佛?”真正学佛者,贵在真参实悟。未加求证就信的,并非真正的信。你完全可以就这样去信,但这不是释迦牟尼倡导的精神。释迦牟尼不知有多少次告诉跟着他学习的人,要独立求证不要盲从他。他儿子罗猴罗不好好参学,说爸爸你保佑我不就行了吗?释迦回答:“吾尚不能自保,何能保汝?”意思是,我都不能保自己,怎么能保护你呢?你自己好自为之,自求智慧解脱吧。德国的尼采是了解佛教的精神,他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的实证的宗教。”释迦牟尼是一个大教育家,是一个心灵解放的导师,是一个觉悟的人,他不是神。

博大又精微的佛教被误解得太深。难以尽言。有多少积非成是的东西,就需要多少的智慧来正本清源。还原一个真正的佛教精神,需要多少慧眼,多少慧力,需要摈弃多少迷信,放下多少宗教情绪!

感悟:为何说世人难遇佛法,有大部分是因为纵然遇到佛法,也没有足够的正知正见,智慧去认识,理解佛法,是实为遗憾的事情。末法时代,越来越少正见有德之士,越来越多妖魔鬼怪在造恶业,在此殷勤劝请诸位善友,切莫退失自己的初心,自己的发愿,精进修道,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以您的智慧方便,去度化身边的受苦众生,以报释迦牟尼世尊的无上慈恩。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关于学佛释疑

学佛释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学佛释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学佛释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学佛释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