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证: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不如念佛!
改变命运三部曲之三:靠自己发菩提心、修一切功德,不如称念佛号!
在《无量寿经》和《观经》中多处提到“发菩提心、作诸功德”,但释迦牟尼佛在《观经》最后却特别嘱咐“持无量寿佛名”(即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为何?而在《阿弥陀佛经》中直接省略发菩提心作诸功德,而是让我们“愿生净土、执持名号”,这又是为何?
从《百佛名经》可知,原来“发菩提心、作诸功德,不如称念佛名号”,再看《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可知念佛号以外都是少善根、少福德,包括““发菩提心作诸功德”。
【其塔悉以七宝成如是遍满十千刹其数三十有六亿以赤栴檀及真珠
造作伞盖供养具一一伞盖能遍覆百佛世界等诸国真珠旒苏齐佛刹
其数犹如恒河沙于空复造金伞盖其数亦如恒河沙色如紫磨真金像
各各遍照三千界一一塔中设供养无量无边无数劫如上所作诸功德
不及能发菩提心如是能发菩提心住不放逸清净戒不及能持此佛名
彼于一切众生中为作福田犹如来】
——以上摘自《百佛名经》
善导大师对观经总结: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注: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等三福属于《观经》的散善,前十三定观属于定善)
第十八愿:不提发菩提心、修诸功德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九愿:提发菩提心、修诸功德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下面请看慧净法师对此两愿的解释。
慧净法师:
修诸功德
“诸功德”,“诸”就是很多,所以诸功德可以说是六度万行,包括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波罗蜜,所有法门的修行,所有善事的实践都叫做修诸功德,所以诸功德叫做“万行”、“诸行”。
但就弥陀净土来讲,修诸功德回向往生,善导大师说这是“杂行”,因为很多,很杂,不纯粹,不专一。
修诸功德是佛教徒的基本行持,但就弥陀净土法门来讲,用诸功德作为回向往生,叫做杂行;若能专凭弥陀名号,专凭弥陀救度,则诸功德无所谓杂行,因为不靠自己的诸功德往生,全靠弥陀的名号功德往生之故。
阿弥陀佛发第十九愿,主要就是要接引修诸功德者的根机,因为不是每一个根机都能够直接进入第十八愿的,所以阿弥陀佛就跟他发这个愿说:你只要把所修诸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我保证在你临命终的时候,率领着大众来到你的面前迎接你。这就是第十九愿。
第十九愿,第一,它不是专称弥陀佛名;第二,它不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两愿差别
第十九愿跟第十八愿不一样。第十八愿专,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专靠阿弥陀佛一佛;同时阿弥陀佛发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跟念佛人绑在一起,一对一的。念佛人的往生,就是阿弥陀佛的成佛;阿弥陀佛的成佛,就是念佛人的往生。往生、成佛,一对一,是绑在一起的。
第十九愿是靠自己,靠自己发菩提心,以自己的根机,修种种的功德。这个根机,不管是圣人的根机、凡夫的根机、锐利的根机、低劣的根机,随他所修功德的大小深浅,回向往生,阿弥陀佛就来迎接他,所以十九愿跟阿弥陀佛基本上是没有关系的,只是因为他回向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才来迎接他。
因此,我们可以说,阿弥陀佛的成佛主要是为十八愿的人所成就的,成佛之后,同时间接接引不是专念弥陀、专靠阿弥陀佛的众生,使那种众生也能往生极乐世界,不然修其他法门就不能往生了。
所以十九愿跟十八愿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一个是跟阿弥陀佛不分开的,阿弥陀佛为这种众生成佛的;一个跟阿弥陀佛是分开的,是本来没有关系的,是发愿能让阿弥陀佛临终来迎接他的。
大利无上
同时第十八愿是直接从第十七愿而来的,听闻十方诸佛赞叹这句名号不可思议功德;第十九愿就不是,随他自己的根机,所修的功德,他所修的功德跟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功德是完全不一样的。阿弥陀佛的功德,是佛的功德,是无漏的功德,在经典上就说,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而《无量寿经》显示第十八愿念佛功德就说:
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所以念佛是无上的大利,无上的功德。
我们要知道,我们这种凡夫自己所发的菩提心大部分都是虚假的,这个跟阿弥陀佛真实而不可思议的功德相比,那是不能比的。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出世间法,是真实的功德,不可思议的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所修的顶多是五戒十善,可见这里所讲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乃至八宗兼修、八宗兼弘都不能跟这句名号相比,所以只要专念弥陀名号就远远胜过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功德了。
十八愿成就文
所以第十八愿成就文就说: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成就文就是在解释第十八愿,因为阿弥陀佛已经成佛,表示第十八愿的功能已经展现了,有它的力量了。所以只要依照第十八愿,就会得到这个果报。这就是第十八愿成就文。
第十八愿成就文前面是第十七愿的成就文,说: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接着就是第十八愿成就文,众生听闻到十方诸佛咨嗟赞叹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这句名号,然后乃至一念,乃至临终才听到,才一念念佛,一念靠佛,当知此人,“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不退转
这个人当下就往生极乐世界,就不退转。不退转有三种,这里的不退转是不从成佛的境界退转下来,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当下就不退转,而且当下一生补处。因此《阿弥陀经》就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一生补处,就是等觉菩萨,等待成佛的那个阶位。
太子喻
这就好像太子等待登基成为皇帝一般。他还没有登基之前,在东宫称为太子。父皇如果退位,他就登基了。所以他是有国王的资格,但是在等待时机。我们往生极乐世界都有成佛的资格,但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是在那里成佛,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所以我们在极乐世界即使有跟阿弥陀佛一样的无量光无量寿,还是降下一位,跟观音菩萨、势至菩萨一样称为一生补处的菩萨。
芬陀利花喻
所以《观无量寿经》形容、赞叹念佛的人说: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念佛人就是人中的芬陀利花,这种芬陀利花就是佛的代名词,佛就是人中的芬陀利花,我们念佛人已经被赞为芬陀利花了,因为我们念佛人必定往生,而且极乐世界是成佛的境界,所以往生到那里之后,我们必定成佛。因此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我们殊胜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