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内容
生死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憨山大师梦游集·卷第五 示石镜一禅人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专为究明己躬下事。故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不是养懒图安闲,任意度时光也。必欲究此大事,只可运粪出,不可运粪入。直须将妄想恶习,文字知见,一齐吐却,放得胸中乾乾净净,了无一法当情,只是一句佛号作自己命根。古人三十年不杂用心,正是此耳。 若今住山,任意悠悠,随情放旷。妄想起来,又要逗凑几句诗,作两首偈,当成悟的道理,消遣日子。如此只是一个养懒的痴汉,如何唤作住山道人。不唯唐丧光阴,抑且虚消信施。挨到腊月三十日,将什么见阎老子?不是将一首诗,一首偈,便可抵得他过也。禅人当思为甚住山,毕竟要讨个下落,方不负百劫千生,一遇之胜缘。古德云:三途地狱受苦者,未是苦也;向袈裟下失却人身,诚为苦也,可不念哉! 示观智云禅人 学道人须知,第一,要看破世闲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办一片为生死大事,决定铁石心肠,不被妄想攀缘以夺其志; 第三,要将从前夙习恶觉知见,一切洗尽不存一毫; 第四,要真真放舍身命,不为死生病患恶缘所障; 第五,要发正信正见,不可听邪师谬误; 第六,要识得古人用心真切处,把作参究话头; 第七,要日用一切处正念现前,不被幻化所惑,心心无闲,动静如一; 第八,要直念向前,不可将心待悟; 第九,要久远,志不到古人田地,决不甘休,不可得少为足; 第十,做工夫中念念要舍要休,舍之又舍,休之又休。舍到无可舍,休到无可休处,自然得见好消息。 学人如此用心,庶与本分事少分相应。有志向上,当以此自勉。 生死未了,如丧考妣 大安法师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八万大劫之前,八万大劫之后,它都没有脱离鸽子身。这说明畜生道的时间这么长。那么鬼道、地狱道的时间比这还要长百千万亿倍,可谓久经长劫,何时了休? 而且在三恶道里,无量剧苦交煎,无归无救,不得休息啊。即使佛菩萨示现去救它,由于它业障深重,它也接纳不了,信受不了,也没有办法得到救度。地藏菩萨在地狱好不容易度一个众生,度上来以后,很快又堕回去了。 所以说人身最难得到,又最容易失去,这可是很悲痛的事情。我们不了解真相,阿罗汉证果,了解八万大劫以来自己在三恶道受苦的情景,他都胆颤心惊,吓得流出血汗。 我们不知道害怕,等到果来了,都晚啦。所以我们现在要痛念生死,这个生死问题不解决,就“如丧考妣”,如救头燃,头都燃上火了,你还能想其它的吗? 彻悟大师每当念到三恶道剧苦的时候,五脏六腑都在焚烧啊。 祖师对生命、对轮回有着深刻的敏锐性,哪像我们一天到晚麻木,觉得幸福生活甜如蜜啊。觉得这个世间好得不得了,对生死轮回的苦难很麻木。 所以我们要痛念生死啊。生死问题不解决就“如丧考妣”啊。所以禅宗说未悟之前如丧考妣。 我们生死未了就得要有这种心态,如救头燃,头都燃上火了,你还能想其它的事情吗? 我们有没有这种真为生死心?如果真的是如丧考妣、如救头燃,一天到晚还能泛泛悠悠的吗?叫他念佛,他说“哎呀,我没有时间啊,我很忙啊,等我退休以后再说吧”。等你退休以后,你的早就了,你能忍心吗? 从中我们看到为什么这个万修万人去的法门,最后怎么成了“易往而无人”了?我们不具有真为生死的前提啊。所以这句话我们要好好地去体会,去落实。 (大安法师《彻悟禅师语录》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