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水陆法会缘分甚深,水陆仪文中许多辞藻和韵律俱佳的篇目就出自他手,可以说,苏轼对水陆法会流传至今的仪轨内容有着极大的贡献。元祐六年,苏东坡和驸马张敦礼请禅师..
修学是没有人能够障碍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记住。不要说我的因缘不好,障碍很多,那是你自己障碍自己。纵然是把你关到监牢狱里去,把你带上脚镣手铐,铐著不动了,你心里还..
法华经云,如来为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谓佛说法门,其旨趣无非欲令众生成佛。但以众生根器不一,根器大者,修习大法..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非常甚深广大,在我们短暂的人生当中很难于完全精通。但只要是有信心和智慧,有一个在一生之中也能够成就的简单法门,总括起来有十条,我可以..
“央庠座主”一词,见于禅宗的语录。最初是记载于大慧宗杲禅师的《宗门武库》中:“保宁勇禅师,四明人。初更衣,依雪窦显禅师问道。雪窦呵为‘央庠座主’。勇不意,堂仪才..
暇满人身除了不转生于八无瑕,十圆满也是在必要的范畴内,主要包括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自圆满,指的是我们个人方面具有五种圆满——所依圆满、环境圆满、根德圆满、意..
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道理:断恶修善。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学徒掌握佛门礼仪的理论..
自从我会说汉语起,很多汉族居士就问我如何修行?或修行的意义及目的是什么?当然这次也不例外,有几位居士问我这个问题。如今很多人,手里拿个佛珠,拜几位出家师父,参加..
我们把堕入鬼道的四种因缘简单地说明一下。第一种,是他现生在人道当中造下品的十恶,来生直接堕入鬼道。就是这个罪业直接今生造业、来生堕落。这第一种。第二种是多生业熟..
每个人与生俱来皆有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善恶是非,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佛陀是出世圣人,还是要承受因果;因此我们凡夫人初发心一定要方向正..
所有的病都是业障,都是由人的过去生与现在生所感召的。所以人不种恶因是决不会生病的。那么有人说四大不调会使人生病是什么原因呢?四大不调都是人的三业,即身、口、意不..
中国禅宗思想的两大重要源头是般若思想和涅槃思想。般若之学自东汉传入东土以来,译经事业蓬勃发展,随着般若类经典的旧译臻于完善,经义研究的热潮也随之掀起,晋宋之际讲..
无论是谁,如果业障没有忏悔清净,死的方式会根据其业果形形色色,甚至是奇奇怪怪。神通抵不过业力,目犍连尊者尚且如此,高僧大德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定要抓紧时..
社会上有句名言,“妻共贫贱难”,古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是另外有一句“夫共富贵难”,两个人结婚的时候穷得不得了,到了中年慢慢发达了,男人有钱有地位了,对不起..
佛具有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出自《佛说十号经》,历代祖师所阐述,皆依此经义。此十号为:1、如来(梵Tathāgata),音译多陀阿伽陀,无有虚妄,名如来。谓..
为什么我们要纪念阿弥陀佛呢?你们各位想一想,我们过去的社会,家家阿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说明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都有缘、很有缘。现在很多小孩跟人家打架玩,打赢了就会..
有一位夫人,与丈夫时常意见不合,为此闷闷不乐而造成心病。因此性情变得更加古怪且不讲道理,夫妻间相处愈来愈不和谐。有一次,正巧有一位具有德行的比丘尼来到此地,夫人..
能看到此文,你的善根福德无量,能依教奉行,是你今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修净业者,首要的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成就固然重要,但对于末法时代的众生而言,不能往生,成..
一般人临终死亡后,都会有四十九天的「中阴身」自由漂泊期。有的亡灵因生前所做的善事功德,故善境会现前,修佛之人大多发愿往生佛国净土,也有些大善人投生到天界去。而不..
我们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种种障缘和阻挠,十件事中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达摩祖师说:“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
依佛法的观点,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则是——婚姻是由于人们内在的爱欲需求,累世的会聚因缘,以及业力的牵引,导致今生男女两人遇合,组成家庭,乃至生儿育女。这中间,有其必..
济公和尚吃肉的因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若见学佛人吃素,则说何必执著,“酒肉穿肠过,佛祖..
禅宗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是北天竺人,他的智慧渊博,化导了无量众生。后来阇夜多尊者到王舍城弘扬顿教法门,当时城中有一些崇尚辩论的沙门,其中为首的名叫婆修盘头,中译遍..
我们和众生之间的因缘,时常都在一个念头、一个脸色、一个行动当中就决定了。当我们遇到一个人,如果心里起个念头:“我看到他就很讨厌。”而且眉头皱一下,眼睛瞪他一下,..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自下正释经文义。分为三。谓序正流通也。此品即序分。从问答品。讫广重颂。凡十七品。名正宗分。最后一颂。名流通分。初四卷本。..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自序品第一卷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
维摩诘经卷上亦名不思议法门之称佛国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菩萨三万二千。皆神通菩萨。一切大圣能随俗化。佛所住者皆已得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
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