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一三中,比丘分为经师、律师、论师、法师、禅师,一共五类。长于诵经的为经师,长于持律的为律师,长于论义的为论师,长于说法的为法师。长于修禅的为禅..
是的,有人作如此说,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缘的众生受报。比如有人说,虚云老和尚遭受云门事件,是代全中国人受难。又有说某某大喇嘛或转世者因害某种痛苦的疾病死亡,是为了替..
修行不容易,修行如逆水行舟,打败自己是最难的。修行需要循序渐进,随时回到起点,让我们的心回到生活状态。即使我们每次只坐十分钟,每次回到起点,但是整体上是有进步的..
最难的修行,不是在深山独处,与人世隔绝;不是在禅坐中,掉入某个境界。最难的修行,是在关系里。想在关系里和谐相处,就必须打开自己的心,同时看见别人的心;满足自己的..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因此可说,大修行人不一定要闭关;相反地,闭关者也不一..
▲什么是佛?【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当年为什么不用【智,觉】这两个字翻译呢,因为佛陀的含义是无限的深广,这两个字不能够全部包..
希望大家扪心自问两个问题,第一,「你觉得自己是佛教徒,是修行者吗?」,第二个问题,「如何才能称为是修法者、是佛教徒?」不知大家是否曾如是思维,也不知道大家是否曾..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
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马祖道一说:“平常心是道”,太虚大师说:“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些经典名言似乎都支持“生活即修行”的理论。于是,“..
问:如何看待福德与功德对现实生活和修行的意义。修行者应该如何追求福德和功德?静波法师开示:福德,福就是你要结缘,你要付出;德,功德,功德就是智慧。《法华经》说“..
有人问:最近科学生理学讲,男女的精到了一个时间,也象其他细胞一样,要新陈代谢。不把它排泄出来,对身体有妨碍。现代医学卫生是这么讲,但有一点要知道,凡是科学,都没..
许多事情,该怎样,就怎样。等待它顺其自然的发生,结果会更好。可面对现实的时候,有谁又知道,事物本身该有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呢?静观其变,是一种能力!顺其自然,是一种..
带发修行,是皈依佛门的一种,一般指不用剃发出家为尼的女众,在寺院里面带发修行的妇女称作师姑。佛弟子有人因缘不成熟,或有家室、或不堪僧众清寂,不能尽一生而出家,故..
学习和落实传统文化的女性,身上都会有一种独特的气质魅力,因为她们身上会具有以下一些美丽特质:一、没有嫉妒心,神态会恬静,脸如秋月般静美;二、没有嗔恨心,常有柔顺..
人有时最初发心要学佛法,或者最初发心想要出家,但出家一年、两年、三年之后,唉!出家也没什么,修道修了三年还没开悟,也没有证果,大概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就退心还俗,..
一个人无论你的学识再怎样渊博,你不会说话,你真的难以有所成就!有时候,语言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外在有形有相的伤害。现在也有学者研究“语言暴力”的现象,就是认识到了..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哪些漏洞呢?现在就从杜漏的歌词中一一说明:法身功德在无漏什么叫“法身”?法身即是同宇宙一样永恒的不朽生命。你若想完成“宇宙即我”的不..
躯壳起念滋三毒所有念头、想法都不离这具肉体,而且牢牢地执着这个色身肉体是真实自我;我有肠胃,便要吃好的;我有身体,便要睡好床、住好房子、买进口轿车……一天到晚为..
核心提示:对台湾佛教界盛行的阿含学风、人间佛教等主流思潮,曾有不少法师和学者进行过反省。在《台湾佛教界学术研究、阿含学风与人间佛教走向之综合省思》一文中,台湾如..
一个真实修行的人,毕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码他应该如同儒家所讲,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由修行人而成为解脱者,必须先树立自己的风骨,好比要建筑一幢房子,必须..
一般人之所以修行不成功,中途会退转,就是因为让心做了肉体的奴隶。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们总以为这话太消极,其实不然。本来一个真实修行的人是自在..
第一愿愿我乃至生生世世中,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发愿的时候,内心要想:愿我从今生开始乃至生生世世中,每一世都转生善趣,且具足七德。哪七德呢?1、种姓高贵。如果种姓不..
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是,要说得有意义则不简单。例如:解决他人烦恼,彼此沟通了解,引导他人学佛……等等,如果只是在制造是非,则自己与他人,常常都会两败俱伤。常..
第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一般对初学者,我们比较不谈空性的道理。先讲有,先讲随缘的有相,有相行:思惟业果,造罪招感痛苦的果报,造善招感安乐的果报;归依三宝,三..
问题:法师,为什么好人修行成佛需要千年,坏人放下屠刀就可以,这不是很不公平吗?净宗法师: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不是这样的。佛法有顿教、渐教,凡是顿教法门,不管好..
诸位一定要知道,修行在哪里修?就在环境上修,不能离开环境。我讨厌的人天天碰到他,这是我修行的学处,菩萨学处,我要练到怎么样看他不讨厌了,练功。如果我看他讨厌他的..
所有的境界都是菩萨修行的道场,都是来考验你,用种种方式来考验你,你是不是能天天通过,能一切通过。什么通过?在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通过了;外面所现..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