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第二十五课三十七道品(一)(此即前课四谛法之道谛)(甲)四念住「念」是观念,「住」是安住。这是用智能把妄心安住在某一处,不让他迷惑散乱,使对宇宙人生得一..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在《说一切有部律》上说到目犍连尊者入涅槃的事情。目犍连尊者他和舍利弗尊者两个人到地狱去,地狱的众生太苦了,就是猛火燃烧,不得了。那么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用神通..
1、生起出离心:修行的基础是保住人身,解脱的前提是要有解脱之心——即出离苦境、苦海之心,“离苦得乐”乃至“究竟安乐”是佛门中一切真实利益的总纲。由于内心充满了矛..
随着佛教徒人口的增加,近年来有一些年轻的男女,到寺庙里举行佛化婚礼,要我为他们证婚。我经常都会告诉他们下列的道理:如何做一个先生呢?必须要记住:第一,身边少带钱。第二,..
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我们通常讲,对我们的保佑,对我们的加持,没有别的,只是把这些道理给我们说明白,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依照佛教给我们方法,自..
注:八字算命历史悠久,好者颇多,笔者也是其中之一。自考入大学,受一知名教授的影响,10年的时间里迷恋于此,逢书必购,逢事必占,花去了大量的精力。也恰是10年前的一天..
佛教神秘的《玉耶女经》暗含当代婚姻危机解决之道佛陀的教化是契机契理之教,时隔2500年的今天,我们重读佛说《玉耶女经》仍倍感亲切,如浴甘露,醍醐灌顶。佛陀以其无上智..
“佛教以慈悲为怀”,这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然而如果进一步去探讨慈悲的真义为何,则不一定人人都能了解。《法华义疏》说:“慈悲即拔苦与乐。”佛教的三藏十二部虽然..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庭,「家」是生命的延续,是个人身心调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基础,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国家社稷安定的主要力量。..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况我佛所说三世因果,乃发挥因果之究竟者。三世因果..
错误的“不执着”慈诚罗珠堪布: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正因为我们对自己、包括这朵花在内的所有外境有强烈的执着,把它们当成实在的东西,所以就会对某些物质产生希求、爱恋的..
(3)、略述禅宗的见行上文已引用《坛经》论证了摩诃衍弘扬的不是真正的禅宗顿门,下面我们再来看禅宗的见行。禅宗虽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祖师大德们为了有助于弟子证..
(2)剖析摩诃衍的见行我们借助对摩诃衍所谓的“无念”的分析,就可以对显密的大中观、禅宗、大圆满、大手印等法门清除理解上的误区,去除修胜义法界本性时在见解上的障碍..
益西彭措堪布在《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说道:“虽然法界本性上无生无灭,众生都是佛,但不能因此而弃舍修行。本来清净的如来藏光明固然具足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但因为被忽..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在讲解《定解宝灯论》中说:“藏传佛教从拉托托日时代始创,于松赞干布时期开始真正弘扬,历经五个朝代之后,在赤松德赞时期,国王培养了诸多翻译家以及班..
《布顿佛教史》上记载了“莲花戒论师与摩诃衍那和尚的辩论”在西藏佛教前宏期时,文殊菩萨化身的赤松德赞法王迎请静命大堪布、莲花生大阿阇黎等诸大善知识来藏地弘扬佛法。..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这个地方先讲阿那律尊者所发生的因缘。我们讲..
佛,即觉悟的意思。佛陀,即觉者。究竟佛觉悟了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真谛──人生宇宙的真谛。一提到“真谛”,很多人就觉得佛法高深莫测、玄妙无比,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摩诃萨”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已经讲过了,听过的人,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听得多了。那么,没有听过的呢?还想叫这个耳朵欢喜欢喜,所以呀..
相由心生,心里是怎么想的,装的是什么,生活就是怎样的,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让生命充满阳光。一、心里装着嫉妒,装着算计,装着贪婪,你就走不出狭隘、猥琐、自私的阴影..
“摩诃萨”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已经讲过了,听过的人,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听得多了。那么,没有听过的呢?还想叫这个耳朵欢喜欢喜,所以呀..
在这浮躁的社会里,人难免会常感烦躁不安,要想静心归来,烦恼远去,我们又该抱着怎样的心态呢?北宋易学家卲雍曾说:“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阿含经》中有个公案,祖孙两人卖艺为生:爷爷顶着一根很高的竹竿,小孙女要在竹竿顶上做各种动作。那个时代,没有保险绳、也没有其他的防护措施,这种表演是很危险的。有..
一天,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在王舍城乞食时,遇到五百名饿鬼。饿鬼们见到目连尊者,都非常欢喜,纷纷请求目连尊者慈悲哀悯,转告他们的家人,由于自己过去生不修善..
古人以“福”与“善行”同义。佛法中也明确地指出:所谓“善行”,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行。定光佛入灭后的末法时期,有位穷人因无一技之长,只好卖柴..
这个故事最早是佛祖释迦牟尼入寂前,在灵山召集大众举行最后一次说法。有一位大梵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向佛祖敬献一枝金色莲花,请求佛祖:如果还有未说的最上大法,希望..
有一次,尊者阿难住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有一位婆罗门来园里问他说:“阿难道友!你以什么目的,要跟在沙门瞿昙的门下修学呢?”“婆罗门!是为了断欲的缘故。”“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