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在他成佛的时候,曾经发了四十八大愿,其中之一是说:若有人,欲生我的极乐国土,他只要念我的名字,至至诚诚,那怕是只念了十声,也可以生到我的极乐世界来。因..
即使再美好的时光、再美好的人、再美好的事物,都会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悄然离我们而去。无论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抓住一切,更不可能永远拥有一切,也没有什么能永远属于我们..
唱诵部分国无恶道愿;不堕恶趣愿;身悉金色愿;三十二相愿;身无差别愿;宿命通愿;天眼通愿;天耳通愿;他心通愿;神足通愿;遍供诸佛愿;定成正觉愿;光明无量愿;触光安..
婆娑世界的苦啊!总是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向人类走来,生命中的无奈啊!总是让我们的生活面临着诸多的考验。人生之苦,苦于因缘之变化。人生之苦,苦于生死之轮回,人生之苦,..
“阿弥陀佛”这个名字,不必多说,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无论去寺院,还是看电视,都会经常听到、看到,大家也都知道阿弥陀佛是佛教里很有名的一尊佛,但要问阿弥陀佛是怎么..
有一个出门办事情,到朋友家接受朋友的款待,朋友很热情,准备杀鸡给他吃,他呢,可能是看到这只鸡太可伶,平常他也不信佛的,当然也不吃素,但是这一天一到朋友家,看到这..
「佛号」阿弥陀佛āmítuófó「念佛功德」这句佛号里头,里面包含的是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无量劫所修习的功德,一个也不漏,没人知道,没人讲。学佛不念佛就错了,大..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诃风骂雨,并无过失,依佛法言,过失就很重,为什么?千经万论所说,只有两个字:诚与敬。一旦诃风骂雨,诚就没有了,敬也没有了。古代不仅修行人,凡是..
阿弥陀佛心咒咒语:嗡阿弥喋哇啥梵语:OmAmitābhahrīh含义浅释皈依无量光(如来)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心咒中“嗡”是皈依的意思,与“南无”的梵语意义相同;“阿..
慈云灌顶法师在《观经直指》中说,业障深重的人,所有一切忏悔法都忏不掉的业障,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彻底忏除,那就是「念佛」。念佛功德确实不可思议!有人问,到底是念「阿(..
第一国无恶道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第二不更恶道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第三身真金色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
一居士问:师父,供佛像怎么样才能供养得更好,不会给人带来灾难?妙祥法师答:佛不会给人带来灾难。他像太阳一样,永远给予光明和温暖,他不会带来乌云。我们所谓的供养得..
大概在唐朝以前,有一位玄通律师,他是一个学戒的人。这位律师行脚参访,有一天晚上到某个寺院去挂单。当天晚上,他所住的隔壁房间,有人在读诵刚刚那首“其佛本愿力,闻名..
现在,贡献大家念佛的法门,也就是习惯所称的净土法门。我们一千多年来,所流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到了近代几百年来,大多都是采用“持名念佛”的途径,念“南无阿弥陀佛”..
【解】而圆成上求下化之愿行,是为最上之菩提心,谓为缘理之菩提心。“安住中道实相”,不是什么都不干,上求下化干。上求下化不是着了相吗?他不着相,他心里只有阿弥陀佛..
什么叫可怕的业力?现在的人杀戮太重,每天饭桌上吃的都是生命,怨气冲天,所以业力太可怕了。现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欲望太重,像狂风暴雨一样弥天盖地,我们躲都躲不及,没..
问:有师父提倡禅净双修,强调戒定慧,主张打坐,要学祖师由禅入净。请问禅净双修和专修净土,哪种方法更容易成就?品位哪个更高?大安法师答:对于禅净双修问题,实际上永..
《省庵法师语录》:澡堂铭:四大本空,将何为洗?专心叵得,念从何起?念尚不有,佛复何存?能如是念,决睹慈尊。注:《澡堂铭》曰:咱们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原本是..
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所启建的这样的一个大愿,施设净土的方法,也就是让我们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圆成大乘的佛果的。包括阿弥陀佛他这个发愿、这个过程,都是符合大乘菩萨..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这个地方是约着所念的佛来分别,到底念一尊佛比较好,还是念多佛..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以前,有个傻子,给地主放羊。在他常放羊的一块空地里,有一座倒塌荒废的古庙,里面有一尊阿弥陀佛接引像。傻子看到这尊像后,就说:“老兄,你也放羊的啊?”傻子饿了,拿..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有这样一句俗话:“和气致祥,戾气致凶”,所谓“戾气致凶”即不祥和的气氛导致凶衰,戾气是指不详和的气氛。人与人之间闹矛盾,相互起嗔恨心,会产生戾气,同样,杀害生命..
问: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答:此亦非善问。假使赞阿閦佛国,汝又疑偏东方,展转戏论。问:何不遍缘法界?答:有三义:令初机易标心故,阿弥本愿胜故,佛与此土众生偏..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