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心法师佛歌专辑

痴定须明理事定,转眼就忘;不光是不记昨天的事,定力再深的话,刚说过话刚做的事就忘了,只好没事找事做。这也是修定的必经阶段。不知道喜,也不知道悲。空空寂寂,找烦恼..

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二再说频婆娑罗王有一位亲戚,名叫摩诃目犍连,幼年出家修行,在世尊成道之前,目犍连已经是一位名闻遐迩的外道师了,和另一位大外道师舍利弗交往甚..

修行要不要挂在嘴上?修行不要挂在嘴上,那要挂在哪里啊?修行不修行,全在身口意三个方面。口业也是修行的重要部分,不是吗?有人说,学佛要修心,不要总是挂在嘴上。其实..

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一当我们面对着数以微尘计的佛陀净土、菩萨净土的时候,未免会心生疑惑:按照前文的说法,我们为了最终建设好自己的佛国净土,必须先要往生到他佛净..

《摩诃止观》之十乘观法十乘观法:一观不思议境、二真发菩提心、三善巧安心、四破法遍、五识通塞、六道品调适、七对治助开、八识位次、九能安忍、十无法爱。如上十法可度生..

当邪念不止的时候佛法之中,没有张冠李戴的忏罪法。也就是说,你对众生犯下的过失,在佛前忏,只是理忏,也就是认识上忏悔。除此之外,还有事忏。事忏就是在轮回中,因缘际..

转心与转境关于转心与转境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世间法和佛法两个层面来认识。如果从世间法来说,古今中外每个时代都会有出现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大人物,无论他们是思想家、文..

声闻藏、菩萨藏、方等部及其他经过三次结集后,所有的佛经都被编入了大藏经中。如果简单地把大藏经分类的话,那就是声闻藏和菩萨藏。这是从人而论的,不同于经、律、论的分..

论学佛法的四大步骤但凡学经,都离不开这四个步骤。它们是:消文、释义、入理、谈玄。“消文”,意思就是消化文字,首先要弄懂字面的含义,这个阶段佛教把它叫做消文。“释..

杂譬喻之三[原文]昔有一人,受使远行独宿空舍。中夜有一鬼,担死人来著其前。后有一鬼逐来,嗔骂前鬼:“是死人是我物,汝何以担来?”二鬼各捉一手争之。前鬼言:“此有人..

杂譬喻之二[原文]菩萨布施不惜身命,如昔尸毗王以身施鸽。天帝释故往试之,知有菩萨志不。释语毗首羯摩天:“汝作鸽身,我当作鹰逐汝。汝便佯怖入王腋下。”俄,毗首自返身..

关于净土五经修学《净土五经》,应该先知道五部经之间的关系。普及率最高的是《佛说阿弥陀经》(也叫小本弥陀经),应该作为首选。接着应该学《无量寿经》(也叫大本弥陀经)。..

“无住”与“生心”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的到底是什么心?(妙心法师)答:菩萨道的要求是什么,生的就是什么心。因为《金刚经》是教菩萨法,起初问的就是“菩萨云何应住?..

多闻与实修缺一不可学佛不能孤陋寡闻啊,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正知正见都是从多闻中来的。虽然多闻未必有修行,但多闻足可以立正知正见,让一个佛教徒与外道邪众分开。佛法的..

《心经》别说以后谈佛法,要避免一个心理,那就是尽量用现代语言去解释佛法。为什么呢?学佛的工夫在于静观,听法需要静观,说法也需要静观。只要彼此间都在静静地观照,文..

《四十二章经》达世如幻章撷要简解[原文]佛言:“吾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涅槃。如昼夕寤。视兴化。如四时木。”[消文]什么是“化..

关于冤魂索债的解释佛经所说,四十九日托生是不应该怀疑的,那是佛眼所见的真实相。那么,冤亲债主纠缠不清的事应该如何理解呢?大家对这个问题,大部分人受《三昧水忏》的..

一佛乘杂谈“十二因缘”即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灭。佛法教我们用..

四阿含思想在中印佛教时期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通过几本经了解一下阿含时教化的特点。出于由浅及深的考虑,一开始不便接触教义太深、逻辑性太强的经典。所以..

方等时的代表经典简介一、《楞严经》:以初果罗汉阿难离众乞食,堕落淫室为发端,引出佛陀宣讲自性大定——楞严大定。其中以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二十五圆通法门、文殊择法..

杂譬喻之一[原文]智者思惟财物不可久保。譬如失火之家,黠慧之人明识火势,火未至时急出财物,舍虽烧尽,财保全在;更修屋宅广开利业。智人植福,勤修布施,亦复如是。知身..

见性就是成佛吗?首先我们要清楚,“见性”是禅宗的说法,经教之中一般不这么说的。我现在把“见性”分为“性”和“见”两方面来说。我们知道,见性所说的“性”指的就是佛..

十九、心密三代祖师略传无相密心中心法初祖大愚阿阇黎略传大愚阿阇黎,武汉李氏子,俗名叔倍,参政于军阀割据时代,曾任湖北省参议会议长,其子李荣熙居士,曾任中国佛教协..

十五、题赠法语联、诗、记1、浙江卧龙山普净寺题联、诗、记王骧陆上师撰句:堂开莲社香光远门对蒿峰云路幽徐恒志恭书[相传为心密二祖王骧陆大德来普净莲社传法时,在山门上..

十四、书信集续编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二则)答牧牛老人(魏鸿勋老居士)复南京某居士答连云港王凤城居士答青岛金慨夫居士答保定刘建才、明慧两位居士答辽宁宋世春居士答讷河郭..

十八、《楞严八十分义》序《首楞严经》是修证的宝藏,成道的要典,以戒定慧三学贯彻全经的始终,以戒慧助大定,成就首楞严王三昧。克实言之,彻法底源之如来藏性,非由造作..

二十、徐恒志上师“读书笔记”选录弟子许洪亮编录徐恒志上师的“读书笔记”,是恩师生平的修学记录,摘录重要佛教文献,并把佛法修证的关键问题总结成图表文字说明,内容广..

十七、《元音老人文集》序元音老人(李钟鼎老居士)1905年生于安徽合肥市,幼读孔孟遗教,常思考人生之所以然,苦不可得。稍长,随父居上海,求学于上海沪江大学。1925年父病..

五、关于心性等几个问题的解答——徐恒志在佛青少年部暑期教理专修班上报告关于“我”的问题问:究竟有我呢,还是无我?如果无我,那么能起作用的是谁?答:(一)无假我: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