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修学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不可能!所以宗喀巴大师说:“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非将己德置于余,唯为说法令解脱。”佛陀出..
一信徒问师:师父,是不是我们努力远离那些让我们产生分别和欲望的外境后,就能安心修行了呢?师答:你不可以逃避那些会让你生起习气的外境,也不能压制你的妄念、烦恼与习..
忏悔进道【经典原文】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妬、谄曲,求胜上心。——《圆觉经》【佛经解释】“若后末世钝根..
【经典原文】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圆觉经》【佛经解释】“善男子!若诸菩萨”,包括末世学大乘的众生在内。“悟净圆觉”,先悟清净圆觉之..
【经典原文】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圆觉经》【佛经解释】“是故当知!”怎么知道你有我执呢?..
除魔悟道凡学佛人,须知五魔利害,必须预防,早结同参道友,互相警诫。此魔有五:一者、死魔。二者、病魔。三者、烦恼魔。四者、五阴魔。五者、天魔。破此五魔,最要是预作..
问:修行人为什么会遇到魔障,该用什么办法克服?索达吉堪布:《般若经》中讲过,修行特别精进,但智慧不是很高的修行人,魔障会经常现前;而智慧很高的修行人,魔众再多也..
这一世累积的修行成果可以带到下一世吗?问:如果这一世我们的因缘都是上一世来的,但是我们不记得,那么上一世还有什么价值?希阿荣博堪布:前世和今生的关系,就像昨天和..
问:前辈大德们最初是如何做到彻底放下名利、潜心修行的?索达吉堪布:如来芽尊者不止一次说过:“我无论看见世间如何高贵、如何权威、如何富裕、如何俊美之人,也不会生起..
问:为了修行,我们是否必须放弃生活中所有的享受?、为修行,我们需放弃现世生活的安乐享受?答:首先,重要的是要真正知道,我们所说的“享受”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说到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