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厌,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对净宗学人的修行也是一种障碍,你对此有何看法?大安法师答: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谈..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一门入后门门入,初步迷时步步迷。直就下凡阶上圣,不离烦恼证菩提。莲华胜友应相待,何日归来手共携。】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十方世..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则..

问:修人天的善,对于我们培养往生净土的福德资粮,是不是有直接的关系?大安法师答:是间接的关系,不能谈直接的关系。直接的关系就是你念这句名号。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得生..

问: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大安法师答: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

原文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他是禅宗的大德,这个长芦宗赜禅师是一个孝子,大孝子,他把自己的母亲迎到寺院,就引导她念佛。他的母亲呢,开始就想家、想儿女,念佛念不下去,一见到..

怎么样建立信心?一般来说,从信心建立来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顿信,顿然相信。就是此世的念佛行人,宿世曾经修过念佛法门,曾经跟阿弥陀佛结下甚深的法缘。在这一世,一个..

净宗起信,类分有二,即顿信与渐信。顿信者乃是宿世净土善根的发露。皆前世宿命作佛道,若他方佛故,菩萨非凡人。宿世的信种外显为悲喜泪流,一念归投弥陀愿海,信愿持名若..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主流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当中,儒家文化非常强调孝。我们看《孝经》,孔子有一天跟曾子在一起的时候,曾子侍立,孔子就..

问:净土是念佛往生成佛,密宗是现今成佛。请问净土有不有现今成佛?净土念佛什么时候成就呢?大安法师答:你要了解这个问题,就不能浮光掠影。其实你对净土和密宗的两个说..

佛化众生,随机所感,唯众生善根深厚,方能感动佛陀诞生于世,无论昔日诸佛教化,还是未来弥勒教化,皆当机众生大福报之时。欲闻佛法,需投生到福报之地,需自身修大福报,..

有些人自力的禅得不到利益,同时净土仰靠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带业往生他也靠不上,两头都靠不上。两头靠不上,那就什么呢?他一辈子也在修行啊,他也在持戒啊,但是他解决不了..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古德说,净土易往而无人。无人去并非阿弥陀佛不慈悲、设置了种种条件限制我们往生,而是我们自己净土虽然易往,但是秽土难离。首先是我们有自己的家亲..

我们今生好不容易得人身,好不容易闻佛法,好不容易闻净土法门,如果再不产生信愿来修行这个法门,此时再不修,那真是可痛惜哉,可痛惜哉。此时不修。大家知道这个此时是什..

悠悠泛泛,对生死心不切。有点时间就念一念,没有时间或者有很多理由为自己开脱:今天身体不好啦,就不念了;明天身体很好了,还有更重要的事业要做。他不是把这个佛号、念..

业缘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受业力所牵引,有种种的因缘,最重的因缘就是为生计所迫。为了生存,我们必须要忙碌,必须要干事业。如果福报不够,睁开眼睛就要为吃喝住行去奔..

念佛还不仅仅适合于我们这个地球的人道众生,并且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人道乃及六道众生,最适合的解脱之道。念佛最简便易行,众生根机无论是一闻千悟,或而愚痴下劣,皆普及对..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禅师),谓净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务密修,以净土见佛,尤简易于宗门。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

居士:我现在还是每天早晚打坐,修观心的法门。后来我学心理学的时候,发现它跟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有点像。法师:你还是要走念佛的道,菩萨坐禅,但念一佛,菩萨禅嘛。你..

问: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受持读诵经典与一心称名的关系?大安法师答:《观经》上品上生章中,开示有三类根机的众生,奉行..

问: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呼吸,只专注在阿弥陀佛圣号上?大安法师答: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可以随着呼吸来念阿弥陀佛,吸的时候,念阿弥,呼的时..

问:现在有人说《弟子规》就是佛的戒律,不学《弟子规》,往生净土就会落空。这种说法正确吗?大安法师答:弘扬《弟子规》也是个好现象。由于我们中国大陆近百年来对传统文..

死亡,对一般人来说,是一恐惧而痛苦的事情;而对净业行人来说,却是法身慧命诞生的辉煌时刻,庆快生平,何戚之有?现代医学基于对死亡不可避免与人性的关爱,已经发展出一..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五愿】生者皆得宿命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

佛教说这个欲望,比如具体谈到五欲财、色、名、食、睡,它是我们轮回的根源。对凡夫来说,我们想做到完全放下欲望也是做不到的,我们首先做到的:对那种原来的放纵欲望变成..

净宗寓示着真善美慧的法界文明,寄托着一切众生终极的生命关怀,使众生于一切恐怖中,获致大安乐。净宗文明在无量劫的历史长河中,以种种形式向法界无数刹土播扬,或极乐世..

释迦本师以大悲愿力由法身垂迹,惊入三界火宅之门,于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哀愍众生,随机施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拔除众生无始轮转生死苦海之本因,济度安顿众生于极乐..

释尊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描述,为我们建构起一个至极真善美慧的妙参照系,俾令众生于净秽二土的比较中,生起对安乐世界无限欣慕心,信愿持名,踏上出离娑婆苦海的妙庄严路..

问:在您的开示中一再提到信愿的重要性,然而能发出真信切愿却非易事。学佛者往往有一时会发出真实信愿,但一回到世间或境界中,被五欲六尘熏染后,就退失道心不能保任。广..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