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益社会大众的同时,保持超然的心态记者:您是怎么开始接触网络工具的?自己管理博客和微博吗?济群法师:网络我们一直在使用,并于十年前开设了个人网站作为弘法平台。..
问:如何以缘起的智慧看待生活?济群法师答:以缘起的智慧观照,了知一切皆是因缘假相,如幻如化,无常无我。其中的关键,是将这一智慧审视真正转化为自身认识,感觉它确实..
以般若波罗蜜多命名的经典,其中,玄奘翻译的六百卷般若经部头最大。《心经》、《金刚经》都属般若系统的经典。玄奘依靠念《心经》克服取经路上众多灾难,可见《心经》不仅..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如何修智慧、修般若这一块是非常陌生的,而这一块确实是佛教的精髓所在。佛的一代时教,讲法四十九年,五时说法。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阎浮提众生分别..
一个人他的福报的大小、智慧的浅深,就看他的胸怀。胸怀越大,福报越大,智慧越大。你念念都是自私自利,他的智慧就会浅,福报也会小。佛法修行为什么谈布施,布施就是打开..
《包容的智慧》一书的作者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与人间佛教的开创者星云大师。一位是传媒界领军人物,一个是佛界宗师,两位作者的经历和事业看..
这么多年以来,都是我讲给你们听,从今天起,你们讲,我来听。为什么?教你们各人发掘自性智慧矿中的宝贝。把矿中的金、银、钻石、砗磲、玛瑙、玉石等,拿出来让大家欣赏,..
诸佛菩萨、贤圣僧,皆有无上的大智光明,无漏无尽的智慧。人有漏,因为有无明;佛菩萨无漏,因为无无明。无明,就是无所明了,也就是糊涂,不明是非,不辨黑白。最大的漏,..
般若是梵语,译成中文就是智慧。智慧又分为世间智和出世间智。世间智,是世智辩聪。什么是世智辩聪呢?好像现在科学进步,哲学进步,还有一切的学问,这都是世间的学问;他..
智慧与烦恼就如天平的两端烦恼多一点,智慧就少一点;烦恼若轻一点,就能增加智慧。倘若能敞开心胸,多去关怀社会人群,内心就没有空间装载烦恼。修行就是要学习去除烦恼,..
问:何谓「用菩萨的智慧教育子女」?证严法师答:就是「不要把得失的心态,加诸子女身上」。父母与子女血缘、感情密切,易因过度操心而成子女心理的压力,致使子女无法平心..
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
认真、坚持这两点特别重要。现在很多人学佛修行都是偶尔性的,断断续续的,有时间了、没有什么事做了才学一学、修一修,参加参加,平时就把学佛修行的事忘了。不能这样。如..
有八种闲暇、十种圆满,才是暇满人身。如果没有十种圆满,就不是暇满的人身。没有暇满的人身,就不能修持正法;不修持正法就不能解脱。得到人身是所依圆满,是十种圆满中的..
我们学佛一定要老实一点,拿佛法好好地对照自己,衡量自己。很多人都觉得,我懂得很多,做得很好,我很善良,我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不好说啊!因为善恶的标准在佛法里,善恶..
什么叫有智慧的人?有神通,知道很多秘密;有神变,能在天上飞,能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这不是有智慧,一般的饿鬼、傍生都有这样的能力。饿鬼、傍生分很多种,很多饿鬼、..
问:我们发心做事情,但是由于智慧没有圆满,做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如法的行为,可能还会造业。我们是否要等智慧圆满了再做?达真堪布答:在不同的层次里,如法和不如法的标准..
积累资粮是指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尤其是智慧资粮。智慧资粮应该是无缘的,就是无我和空性的智慧。若没有无我和空性的智慧,就没有真正的智慧资粮。我们无论是做哪种供..
末法时期,法弱魔强。什么叫法弱魔强?心里的正知正见越来越少了,具有正知正见的人非常罕见,这叫法弱;邪知邪见越来越多了,具有邪知邪见的人处处都是,这叫魔强。法弱魔..
有利他心是很重要的,利他心直接对治了我执我爱。我执我爱是烦恼的根、痛苦的根。若是你没有真正发起利他心的话,你表面上去行持善法也没有多大意义,只是种下了一般的善根..
要想有智慧,就多做法布施。大的法布施就是讲经说法,世间的千言万语不如成就者的一句话。你有讲经说法的能力是最好的,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最好把佛观..
一讲空性,一切法都是不可得的,都是如幻如梦,都是假象,有的人就觉得:那我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就开始消极了。不是这样的。讲空性是让你明白,这一切变化,都是一种自然..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有一次当他正在气头上时,因为忽然想起我说过的两句话: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心中怒火立刻就像被清凉的甘霖浇..
用虚幻的人生,借假修真,为大众多谋福祉,为自己创造远景,这才是真实而永恒的福德智慧。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
自我成长固然重要,也是无止尽的,但自我成长是否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及最终目的呢?在凡夫的阶段,我们不断地自我成长,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让自己的人生境界更开阔。可是..
慈悲和智慧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但是它功能和表现不同,以智慧作为菩萨与佛慧命的母亲;以慈悲作为关怀及救济众生的父亲。故称智度为母,方便为父。今天正逢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