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方法正确能获福无量1、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欲读经,必先静坐片刻,默念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
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现象是空性的表达。正如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现象,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空性。我们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我”的观念。什么是我?..
在寺院中,想进房间拜见法师,有必要约两个居士以上(假设是女居士),首要应当先在门外三弹指,为何先要三弹指呢?主要是怕惊扰法师参禅打坐,先要让法师知道。假设房间内..
你要对我好,我才可以对你好。你对我笑,我还要考虑一下,要不要对你笑。你看我高兴,我看你还不顺眼呢!觉得这样叫有个性,其实,这叫自我毁灭,毁灭了自己的幸福感。这种..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母是人类高尚的品德。佛戒虽有万行,亦是以孝为宗。在佛教里,子女对父母之孝,可以归纳为三种:赡养父母是小孝;为父..
欲望,通常指驱使人想望、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欲望的性质可分为三种:即善、不善、无记(非善非恶)。善的欲望需要发扬;恶的欲望需要压抑;除此而..
“《羯腊摩经》适用于各个年龄层的人们。”可以说,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学一学《羯腊摩经》,都可以从中受益。“即使是孩童,也可以应用它的原则,以便成为觉知的小孩。”..
孝顺父母有四大孝、五小孝,你如何尽四大孝?你如何尽五小孝?这很重要。哪五小孝?第一个要颜孝常给父母给一个笑脸,不要给父母脸色看。第二个要顺父母之心要顺他,为什么..
在人世间修学佛法,不离哪三件要事?为何孝养父母为百行之首?修学佛法,不离“世间法”,学佛修行者,“孝行即是佛行”,做人要饮水思源,孝养父母是百行之先、万善之门,..
自度方能度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摄影:清广)网友:师父,我学佛也有几年了,父母不支持、不理解,说我年纪轻轻就迷信,简直无法沟通。现在我很怕回家,也不想回家,..
会来当你孩子的人,可能是透过与你的亲子关系来解决累世的纠缠。累世纠缠各有不同,假设你有两个或三个小孩,其中有一个小孩和你的累世因缘比较助缘,你会发现这小孩很贴心..
当今时代的人都很忙,这个谁都理解,但是,父母生病时,确实应该好好照顾。我们想想,还有什么人会比父母重要?还有什么事会比父母生病了这件事重要?我们不去照顾父母,借..
正确的坐姿,它可依不同的分类法,归为五支或七支坐法。我们知道此种坐姿不仅可以产生止息的作用,同时它所产生的是一种特别能导入正观的止息作用。我们在这方面有许多有关..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
在学佛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的迷茫与不解,当我们做善事的时候却不小心帮到恶人怎么办?我们要怎么正确看待修行路上的善人与恶人呢?我有一天,路上遇到母子二人,母..
父母永远都是最爱我们的人,从小到大为我们遮风挡雨,供我们上学,为我们的生活起居操碎了心。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供一个大学生真的很不容易,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更应该懂得..
人的这一生是来学习、提升自己的,一不小心会留级,再不小心会怎么样?降级。我们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不断提升的,我们也希望父母的人生是不断提升的。人的一生“万般将不去”..
佛法的三藏十二部典藉,都是围绕我们的心性展开,是在帮助我们解读心性。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心灵,不了解心灵的种种误区,势必无法正确地发心。佛教虽然也关心世界,但关..
行善的路并不是平坦的,往往是坎坷的、曲折的。我们自己啊有行善的念头,有行善的观点,我们努力啊去做,但是啊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世间是复杂的,人呐是千奇百怪的。每个..
大悲咒的作用,正确理解大悲咒全文的功德和妙用大悲咒应该可能是我们修行者最常听到的,也是最熟悉的一个佛咒的名称之一。大悲咒包含了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是想要修..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是甘旨奉养,让父母在生活上获得适度的孝养,没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为人清白,事业成功,名利双收,道德令人敬..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在于身教!冲子女发脾气,会坏了孩子的性灵,让他愈加愚笨福薄,还容易让他得头痛病等各种病。父母亲注意不要对小孩发脾气,生气上火。不要用脾气管..
古人云:“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我们看看历史,很多家族富贵起来非常快,败亡也非常快。有些家族也能延续一段时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因为种种原因消亡了,这..
前一阵子很多在道场学习了将近三年的新进同修,由于一年多来不断地祈请皈依,于是我便应允了一、两百名有心进一步了解佛法真谛的人给予皈依仪式。在仪式的进行当中,为了要..
同样,本经之当机大目犍连,最初发心“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故,出家修行,蒙佛指导,始得六通,为如来十大弟子中之“神通第一”者。见其亡母,堕饿鬼中,自救不能,便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