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佛教’导读黄国达本书分四部分:一、青年佛教运动小史二、青年的佛教参访记三、初级佛学教科书四、高级佛学教科书前两部合为“青年佛教与佛教青年”,内容采自‘华..

实相般若灭苦的过程黄国达四圣谛中的涅槃寂静,说的是贪嗔痴的止息、苦的息灭。但是到底贪嗔痴如何止息、苦的息灭过程如何?若不拘泥于阿含经的文字相,改以般若经的角度来..

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二讲:大自然的观想身心调柔的第二个课程就是大自然的观想。观想就是要发挥想像力,在我们的大脑里储存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及经验,都与大自然有关,..

受蕴的净化——情绪处理黄国达在五蕴中,“受蕴”(感受)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有苦受,想要离苦灭苦才会引发修行的动机,而乐受容易引生染着,因而造业受报,如果能够善于处..

‘般若经讲记’导读黄国达‘般若经讲记’是‘妙云集’上编的第一篇,以导师对于大乘三系的归类,是属于性空唯名系的经典。‘妙云集’上编有关的经论有:经典论典性空唯名系..

“无诤之辩”导读黄国达本书内容为与当代学者和法师,就佛教思想的论辩文章,其中包括:“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神会与坛经”(对胡适)、“空有之间”(对王恩洋)、“敬答..

‘学佛三要’导读黄国达‘学佛三要’在‘妙云集’中归在下篇,介绍一般性的观念。想要了解印顺导师的思想,可以从这本书开始阅读。本书共十一篇:前三篇“学佛之根本意趣”..

‘佛法是救世之光’导读黄国达从一一法的当体去观察时,体认“寂静涅槃”,一切法在现象上虽然呈现无限的差别、无限的矛盾、无限的动乱,而其实,只是缘起如幻的,似有似无..

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四讲:觉知与觉醒*觉知是觉醒的基础每个人以自己相应的法门来修行时,多少都会感受到放松、寂静,这时很自然地会有觉察与观照的功夫,但是觉察观..

‘我之宗教观’导读黄国达人类在生存的过程中,有着种种的苦难,非人力所能克服,因此产生了宗教。现代的科技文明虽然进步,而人们在精神上的苦闷却有增无减,因此许多知识..

缘起无我的现观在所有的自性见中,我见与烦恼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外境固然是引发烦恼的缘,但由我见(主体性、主宰性)为根而引生的生存欲和主宰欲是更为根本的因。由于外境的..

胜义谛正世俗与倒世俗黄国达佛法说:这个世间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生命也同样存在着痛苦的因子,而人之所以有各种忧悲恼苦,除了外在人事物的不如意以及生理上的衰老、受伤..

从四圣谛谈心灵创伤的疗愈黄国达佛法向来被归类为宗教,称为“佛教”,或看成深奥的哲理,称为“佛学”,然而以佛法的原貌来说,原始佛教的核心在于四圣谛的生命体验,在某..

谈感应与神通黄国达神迹、超自然现象及人类的心理需求人类对未来有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在现实世界里,可以实现的称为理想;无法实现的,即寄情于宗教。如果确实能进入另一个..

空的创造性黄国达般若经云:「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般若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空是大乘菩萨行的关键修持,悟入空性,就可于诸法实相了然于心,称为「根本智」或「..

自性见的消融黄国达“自性”是什么?这是在众生的认知中,直觉得事物的存在有着固定不变的实体,但在深层的观察之下,知道凡是对事物的实体的、固定的、单一的、孤立的认知..

三种般若黄国达很多人研读中观思想,但是谈到如何修习中观,却并不清楚,其实中观思想在于阐发般若,修习中观就是修般若,现在依般若的三种层次来说明:一、文字般若:这是..

止观禅修的要点黄国达许多人谈修行都知道「止观双运」,但止观禅修内容深广,到底详情如何,不容易明了,这里就笔者个人的浅见试着作剖析:以中观为主轴来说明,般若慧的修..

从往生净土到人间净土黄国达在中国佛教里,净土是很重要的思想,以《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为中心,持名念佛,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观,几乎可说是一枝独秀,可是在..

中道的智慧黄国达佛教讲中道,避免偏激的观念和行为,中道的正确意义是什么?中道阐释的是不落两边的正中的道路。佛陀曾比喻说,上游的木材如果要顺利的运送到下游,耍顺着..

不一不异黄国达任何观点都只是「想蕴」的运作,都只是应机说法的方便,真实是无法言说的,所以,「差异」是可以改变,可以统合的。但是统合并非统一,见解一致只是假相,只..

无念、无分别的探究黄国达佛法不共世间的之处,在于觉悟诸法实相的般若智慧,或三法印的契入。对于般若的无念、无分别,有些人没有真正的体会,容易与禅定的无念、无分别混..

智慧的观照黄国达『中观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由听闻、思惟而修习止观,即奢摩他与毗婆舍那,毗婆舍那是观慧,也就是般若直观-..

五蕴无我黄国达什么是无我?杂阿含经中多说“色、受、想、行、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杂阿含第八三经:“多闻圣弟子于色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

扭转惰性精进修行黄国达精进能成就道果?许多人会有一个印象:觉得修行很难,一打坐、一念佛就妄念纷飞,听经闻法,回家之后就淡忘了!刚打完佛七、禅七,每天按时用功,久..

不增不减黄国达学佛修行的中心课题在于心灵的解脱自在,而要解脱就必须断除烦恼。以佛法的修行来说,戒律可以防非止恶,禅定可以收摄心念,但唯有智能照见实相,真实如理的..

“开悟”的迷思黄国达修学佛法若不具备正知见,很容易走错路;“开悟”是许多人向往的,但其中却有着许多的迷思。有人执着空,以空破一切法,甚至包括是非、善恶等世俗约定..

观想与观照黄国达一般人谈到修持,多以宗派的格局来讨论,如禅宗的默照或参话头,净土宗的念佛,密宗的持咒与观想大手印、大圆满,乃至最近的南传佛法的四念处的修持。但若..

生活中的观照黄国达前言*现代人的修行方式一般我们谈到观照,往往想到的是自己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屋子里,或是在森林里才能修止观。但是事实上现代人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现代..

佛法的真实受用黄国达佛法是觉悟的宗教,可以使人内心达到宁静,祥和、智慧、慈悲,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实际上,许多人学佛多年之后依然内心允满烦恼,不能深得佛法的受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