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觉支——心灵品质的提升黄国达佛法本是解脱烦恼的教导,然后在逐渐的宗教化中,成为信仰的寄托,或俗世生活失意的避风港,这并不是佛法的本意。在修行过程中的神秘经验,..
居士: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我如何才能确定感应上阿弥陀佛的慈悲光寿?感应有什么感受?或者有其他什么异样的情形吗?到底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例如,慧远大师把阿育王造的文殊金像请到东林寺,是经过至诚祷告,这个文殊菩萨像是飘然而至..
居士:您能否从佛教的角度对我们年轻人就如何净化心灵,克制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提出几点建议?法师: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出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具有很..
细胞心灵说时间:2007年7月8日地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主持:陈国镇教授讲者:梁乃崇教授纪录:蔡素钰整理:周雅容、汪义丽主持人:各位女士、先生:早安!我想梁教授不需要..
抚慰南亚海啸受创的心灵时间:2005年1月13日地点:赖许柔文教基金会主持:梁玉明纪录:张春美整理:林容如、吕秀玉……只要把这个地方唤醒,凭着这个不死的心,就可以化解..
从无我到真我自我感的消融或体验到人生的无我本质,只是灵性生活的一面。正如我在本章一开始所说的,灵性生活有两个并行的任务,一个是发现无我,另一个是发展健康的自我感..
冥想:我是谁?许多灵性传统促使人觉醒的主要做法,就是不断自问:“我是谁?”或是以不同的方式询问,如‘拥有这副身体的是谁”。许多老师如马哈希和中国、日本的伟大禅师..
真我的独特表现要唤醒佛性,还需要了解自我的另一面:实践个人天命的需求。这种发现是很基本的任务,对西方人而言更是如此。传统佛教故事常谈到个人可能立下重大的誓言,愿..
本自具足的真我当自我的发展逐渐成长,心愈来愈少纠结,就能开始发现与自我有关的深层真理:我们不需要改善自己,只要放下让心受到阻碍的障碍物。心不再因恋惧、愤怒、执著..
自我发展的过程修行如何能帮助我们发展健康又完满的自我感呢?我们如何能达到真我?这个历程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正如西方心理学的描述,最初的自我感或正向的自我..
第14章我是谁:无我或真我灵性生活有两个并行的任务:一个是发现无我,另一个是发展健康的自我感。表面上两者互相矛盾,但两者都必须实现,我们才能觉醒。灵性修行必然会使..
关于无我的误解关于无我和空性的错误观念到处充斥,这些混淆的观念会破坏真正的灵性发展。有些人相信他们能通过努力,去除以自己为中心的自我,而达到无我,有人误以为空性..
佛教音乐《大悲咒》每日听一遍,净化心灵
区隔与阴影制造区隔是为了避开我们害怕的事,但日后我们却会为此付出代价。神圣而充满灵性的阶段之后,会出现相反的极端:暴饮暴食、耽溺性欲等,这是灵性的暴食症。即使是..
分裂的实例就像近敌一样,区隔的力量会使身体和心灵分裂、精神和情绪分裂、灵性生活和关系分裂。若不检视这些分裂,灵性生活就会停滞,觉察力也无法继续成长。关于这种情形..
第11章寻找佛陀:一盏照亮自己的灯面对各种灵性教导与修行,必须保持真正的探索精神。这些教导和修行在我和其他人身上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佛陀的遗言谈到我们必须成为一盏照..
优雅面对生命的变迁每一种状态都会走到下一个阶段,绝对不要逃避生命的变迁。优雅地进入其中的主要方法就是不断地仔细练习,像练习骑马一样:一次次散步、小跑、慢跑,跑过..
分裂与整合只要有错误的切割,就会造成问题。现代生态学指出了狭小、被切割的生活观造成的后遗症:我们大量使用石油,释放许多碳氢化合物,影响空气质量和整个地球的气候;..
第13章神圣之地,没有疆界神圣而充满灵性的阶段之后,会出现相反的极端:暴饮暴食、耽溺于性欲等,这是灵性的暴食症。灵性修行不会让我们脱离痛苦和困惑,只会让我们了解逃..
密集禅修结束后:在变迁中修行不论遇到突如其来的外在周期,还是自然而然的内在周期,灵性修行都要求我们以清醒的方式尊重这些变化,在修行的周期中优雅地呼吸。有一个绝佳..
分裂的原因:早年的创伤大部分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历心理创伤和巨大的痛苦,灵性修行似乎可以作为逃避之道,以摆脱身心的困扰,逃避过去的痛苦和存在的孤寂。灵性的前景愈美好..
修行方式也有周期世俗生活有周期地运行,且每一周期都包含灵性的功课,同样地,内在灵性修行的技巧和方式也有自然的周期。我们常认为不同的灵性道路有不同的修行方式,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