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教我们修学念佛法门的一个方法,就是一门深入。有很多人,特别是有文化知识的人,一入佛门,本能地就想博览众经,什么经都想读,宗门、教下、密宗,他都想要了解。固然..

恒时远离恶毒心,何处若起倨傲时,尔时摧灭此我慢,忆念上师之教言。“恒时远离恶毒心”,心要远离恶念,远离恶业,处处要结善缘,种善根。否则,恶缘成熟了,还要互相伤害..

核心提示:界诠法师,1959年生,福建天姥山平兴寺住持。毕业于中国佛学院,依止圆拙律师学习戒律,成为当时广化寺学戒五比丘之一。曾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省政协委员..

问:必须烧什么库钱,给往生的人当路费,学佛的人应该怎么做才对呢?明证法师答:往生这两个字,看往生到哪里,去哪里都叫往生,下地狱也是往生,往生到地狱,上天堂也叫往..

文:索达吉堪布世上的一切快乐都是从利他而产生的;世上的一切痛苦,都是由自利而引发的。《入行论》亦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现在很多..

文:本幻法师有一些人很小气,不爱布施,也不供养三宝修福,但这些人虽然小气,却很有钱。请问师父,这是什么因缘?此等人虽富,但却悭贪。诚如《安士全书》中有言:“复有..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强调因果。但我们所以为的因果,往往局限于现象,局限于具体事件。事实上,意识活动也离不开因果,我称之为“心灵因果”。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这种因果时..

文:生西法师对于业果报应,有人认为是迷信、精神鸦片;有人认为是一种道德规范,可以有劝人向善的作用;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有人假装没有业报;有人承认业报,但认..

文:太桥旦曾堪布有不少人虽然对佛法感兴趣,但因为担心自己的烦恼重、业障深而不敢亲近佛法、皈依三宝。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皈依和学习佛法。因为皈依的开始,就是消除业..

问:应该怎样来对待,对身边的人有不满意的看法?答:以宽容、大度、包容的心态,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或许就会体谅对方了。..

我们要知道,一个国家里面有这样多的人,难免有良莠不齐。好人固然能够自治,不好的人也不能够任从他去作恶,扰乱治安;所以设立政治、法律、宪警等等,就是来防范歹人的一..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完美”的另一半,而能否获得美好的伴侣也是跟自己的功德福报相关的,如果希望婚姻美满,本文必须要参考。《分别功德论》谈到,舍卫城有一对夫妻,夫妇二..

小小的业力,是我们不经意就可能造下的,种下恶因之后,若来不及忏悔清净,在机缘成熟时,果报一定会显现出来,影响会很大。这些种子只会存在自己的阿赖耶识里,不会存到其..

你自己真正修行,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你的冤亲债主不会找你麻烦,而且你有护法神。如果心地不清净,还是自私自利,还搞名闻利养,搞假的,冤亲债主瞧不起。他现在不来找你..

不管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人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追求快乐和远离痛苦展开,这种离苦得乐的本能驱动着人们去行动。那么,为何会苦?如何得乐?有爱就有苦,苦从爱生。邻家孩子..

1、佛友的父亲是位钓鱼老手,无论技术上,或鱼讯都很清楚熟练。手钓时,一盏小灯直照浮标,只要浮标上下浮动或闪动,扬竿一拉,少有落空。每当拆钩时,有时鱼嘴鱼眼都给钩..

宁与直士结怨仇,彼于己事尚有利,不与狡者交亲友,饶益彼等反遭害。宁可与正直之士结下怨仇,然彼对于自己的事业尚会有所利益,也不与狡诈者结为亲友,因对其饶益反而会遭..

人的恩怨瞋爱都是并行的;如果只有爱,没有其他的情绪,就不是普通人了。一般的人,愈是对爱的执着太深、太强,就会愈希望对方完全符合自己的理想,变成自己梦想中的那个人..

师父您好!我们作为佛教徒,对这个社会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作为一名佛教徒,光是不食肉也对社会作出不少的贡献。在这个社会的大家庭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类和动物,他们..

因果有明显和隐秘的差别,分别被两种人认知与取舍。明显的容易被认知、实行,隐秘的就要困难许多。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头顶烈日忙碌在田间地头、商人一年到头起早贪黑顾不得..

一切法都离不开因果。众生轮回六道根本原因就是对业力因果报应的无明迷惑和愚痴所至。观修因果不虚可以让我们认清轮回的根本,不再愚痴地造轮回的业因。要想解脱轮回痛苦就..

去年放暑假时,儿子从学校带回一本《心上莲花次第开》。我认真地读完每一个故事后,仔细的回想了这些年自己的生活,明白了种种过往经历,原来都是自己种下了那样的因,才会..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

虽然现代有许多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但不一定就会获得人天的富贵果报,甚至因此而堕落恶道,你相信吗?般若经论上依不净施的种种心态所获得的果报,归纳成七种,正说明现..

不要说在家居士,即使是出家的修行人,依然还会有不喜欢的人。怎么办呢?你如果看着他就会产生烦恼,那只有远离了。不要常常见面,他不在旁边的时候,至少你对他发出慈悲心..

曾经听过这样的说法: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细细想来,此言的确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从呱呱坠..

核心提示:静波法师,生于1963年,哈尔滨极乐寺方丈。1986年在哈尔滨极乐寺依慈法法师剃度出家。1988年9月考入中国佛学院,1995年获得佛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2年8月1..

【佛经介绍】《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迦叶摩腾、竺法兰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

以前有弟子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我想这是个很好回答的问题:“放下执著就会安乐。”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种简单直接的答案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什么是执著?..

【编者按】本文为2015年11月13日,寂静法师于南山寺关于“依报随着正报转”的精彩开示内容整理。今天跟大家分享佛法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依报随着正报转。什么是依报呢?就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