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恶”是什么?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叫“五戒”。“五戒”,入佛门必须要遵守的。这五桩事情,前面四桩叫“性罪”,它本身..
每天念佛多少万声是不是精进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多少枝香是不是呢?每天修多少座法、念多少遍咒子、诵多少卷经算不算呢?还是每天研究了多少佛法、听了多少经、写了多..
佛学常识第三十二课六度「度」的意思,是说众生在生死苦海里,要度到涅槃乐岸上。有六种方法,按着去作,就可达到目的。(一)「布施」是用自己财物或某事,分布施给对方。..
不知道您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学佛师兄,他很发心,很用功,每天都把自己弄得很忙碌:每天都要念几万句佛号,每天都要念几百遍经文、磕几百个大头,没有完成就寝食难安,很是痛..
问:师父,在佛学的讲座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词不要执着,那么年轻人在学业、事业上,都有很多的想法,进取的心,所以我估计这个问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佛教里说的不执着,当然..
般若是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意译“妙智慧,微妙智慧,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微妙智慧”,因“智慧”二字不能尽表其义,是以经文中仍用音译。从修证的次第来说,般若..
中国大陆净土宗的传承是专一持名,不必再带观想。我们要有自信心,不要以为观想好像更高级,我持名好像更低一点;持名最高级,持名最称阿弥陀佛的本怀;这个名号就是实相,..
我们看戊三的结叹六度功德。我们如法地透过理观来带动事修,事修来修学理观、帮助理观,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好,我们看这个《解深密经》:《解深密经》云:一切波罗蜜多,..
修行人有两种,一种是智慧较高的,另一种是对三宝非常虔诚,但缺乏智慧的。无论是哪一种修行人,如果对经文或咒语的含义通达,对本尊、上师的传承背景都了解的话当然好。但..
问:为什么修行过程中烦恼习气会更猛烈呢?在日常观修中,如果修得比较精进,有时候会发现烦恼习气会变得更猛烈。这是正常的现象吗?达真堪布答:没事,自己能够觉察到,这..
1、施度(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总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与众生利乐。2、戒度(尸波罗蜜或尸罗蜜):包括出家、在家、大乘、..
每天念佛多少万声是不是精进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多少枝香是不是呢?每天修多少座法、念多少遍咒子、诵多少卷经算不算呢?还是每天研究了多少佛法、听了多少经、写了多..
这个“菩萨”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见的菩萨,他准备要很正确地走在菩萨道上,当然他内心一定有智慧,我们说过智慧是生起六度的因。他依止智慧,怎么修六度呢?第一个..
师兄吉祥,我算是有佛缘的,从很久之前就已经接触了佛法,开始学佛,但是感觉学佛那么久却一点精进都没有,怎么办?阿弥陀佛,首先感恩对【佛学日历】的信任与支持,有时候..
1、《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2、《大报恩经》: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
由有福故。能获色相。福具精进。福得吉祥。亦获大富福具智慧。福能歌咏正法功德。福具聪利。福游正道。福生上族。福得宿念。福具名称。福圆戒行。福能布施。福力常得诸根不..
为什么呢?因为娑婆世界众生的个性太刚强了,你跟他讲他也不听,是不是!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从地踊出大菩萨,跪在佛前说:这个声闻人习气没有断,他不敢承当这件事,娑婆世..
在多数佛教的观念里,精进表示你要多念经,多念咒,要每天起得很早睡得很晚,把你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上面,这是一般佛教里认为的精进。但是在战士的训练里,精进并不只这些..
【般若心经】的效用1、防止灵界骚扰。外出旅游,放在酒店的睡房床头,可免出外旅游遇鬼心经是一篇渡人离苦得乐的经文,要人悟通一个“空”字。由唐朝自有中文译本主本,经..
般若华译智慧,譬如人的眼睛;其他五度如行路的脚。如果没有般若的智眼为前导,那么五度所修的功德,都如盲人行路,不但容易行入歧路不能到达目的地,而且还有堕坑落井的风..
要想将精进落实到生活中,就要了解什么是"正精进",正精进共有四个部分: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完满的进行这四种心的运动,就是在生活中..
《解深密经》云: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威德:一者,于此波罗蜜多正修行时,能捨悭悋、犯戒、心愤、懈怠、散乱,见趣所治;二者,于此正修行时,能为无上正等菩提真实..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以下经句更是其中精华。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
我们所谓修行并不是真正从快乐产生的,你并不真正从你的意愿产生要做这件事情。对于那些念经念咒的在家人出家人,那些心里没有觉得什么愉快的、觉得必须要念的人呢?我觉得..
学佛人常彼此相互砥励,学习要如何清净戒行。常有人本来乐于学佛,但是一知道有许多戒律要守,就打退堂鼓了;也有人能安下来念佛,但是不敢受戒,认为受了戒就会被绑着,没..
问:为什么修行过程中烦恼习气会更猛烈呢?在日常观修中,如果修得比较精进,有时候会发现烦恼习气会变得更猛烈。这是正常的现象吗?达真堪布答:没事,自己能够觉察到,这..
佛经说这个世界叫“娑婆”,意为“堪忍”,就是忍受烦恼的意思。同时也指此世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多苦恼而不肯出离。因此“烦恼”是这个世界众生的共同感受,不会厚..
世间上有一种人,他内心当中没有戒法。换句话说,他没有戒体,内心没有一种增上的目标,当然就“心随妄转”,随顺烦恼的活动。又《业疏》云:若不持戒,得财施者,多贪不净..
【原文】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①诚言,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
说佛教徒不能“贪”,不能积极争取世间的事物,这是不了解佛法造成的误解,把对自他都有利益的“精进”,和有害的“贪欲”混为一谈。为什么佛陀只是告诉我们不要贪,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