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持戒,至少要把五戒的前四戒做好,也就是不要去触犯杀、盗、淫、妄这四个根本罪。这是作为居士来说,最起码的行为准则。不杀生所对应的就是杀人,杀人里面又分上中..

造业堕落者。有老僧摇手不之信。予谓无论隔世,亲见一僧结茅北峰之阴,十年颇著清修。一时善信敬慕,为别创庵,徙居之,遂致沉溺,前所微得俱丧。现世且然,况来生耶!问:..

佛弟子有佛弟子的要求和规范。有五戒、菩萨戒和三皈依,最基础的就是三皈依,你不能随着外道去学。如果说宣扬一些外道的东西,你连一个佛弟子的敦伦尽分都没有做好。你受了..

我们同修为什么有时候求佛菩萨,佛菩萨不能够满足我们的愿望呢?这个我们不能怪佛菩萨不慈悲,不能怪佛菩萨没有灵验。我们应该要反省我们自己:我们是否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出..

《楞严经》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

佛教的持戒目的是在改过迁善。改过为不造一切恶业,可得离苦的果报;迁善为努力一切善业,可得幸福的果报。如果只求离苦得乐而不从身心行为方面切实改过迁善,便与常情常理..

净界法师答:“自责汝心生厌离”,诃责自己是很重要的。智者大师他很注重诃责法,我们修行人在我空智慧还未生起之前,所有的修行法门主要就是诃责,就是惭愧。“崇重贤善,..

忍辱度嗔恨:菩萨修忍辱行,能度脱嗔恨之心。古人说:‘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因为嗔恨心是无明业火。我人嗔心一发,马上怒火冲天,焚烧起来,就不顾一切。什么罪恶言..

我们学到《金刚经》,听到须菩提尊者称赞如来: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我们就要学习,就要用功夫,不是口念过就好。怎么用功夫?六祖大师开示的善护念..

般若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或者“般若波罗蜜”,意思是智慧。佛教认为,般若智慧是一种洞视彻听、明了所有的无上智慧,与凡世间的聪明智慧是不一样的。为了区别于人们通..

什么是“戒”?为什么要持戒?佛法说的戒定慧中的戒是什么意思呢?学诚法师:戒是对身语行为的规范,对个人修行而言,戒帮助我们断诸恶、行诸善,借由这些行为的庄重来帮助..

精进,就是专心的断恶修善,儒家讲「日新又新」;佛家讲精进,精是专一不杂,进是前进不退,所以是精纯的、有秩序、有条理的进步,不是杂乱的进步。现代的科学讲究有层次、..

佛陀时经常对弟子们说道:「一个有智能的人,他是没有瞋恚心的。如果以瞋报瞋,以骂还骂,则不能算是有智能的人;如果不以瞋报瞋,以骂还骂,不但调伏了对方,也调伏了自己..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忍辱的故事,这是《六度集经》卷5的记载。从前有一位菩萨示现为猕猴,不但孔武有力胜过所有的猕猴,聪明智慧也超过人类,而且心怀慈悲,常常想去普遍..

关于精进修行这一点,连外道都很强调。有一个修仙道的,拜了一个老师。老师说你想修仙道啊,就给他一个木钻子,让他用这个木钻子先把一块很大的石头钻通才教他修仙的方法。..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学佛的三大纲目》。这个题目没有什么新鲜,只是老生常谈。但是佛法乃至世间法,总是一番提起一番新,尽管千言万语佛祖都已经讲过,但我们此时此地,再把..

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里面说,无量的诸菩萨众,在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动经恒河沙劫,来修六度万行,都很难满足。现在闻信净土法门,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一心念佛,万缘..

核心提示:阿姜曼·布利达陀(AjahnMunBhuridatta),泰国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1870年生于泰国乌汶省。阿姜曼年轻时拥有活泼的心智,在民俗艺术方面表现优异。成为比丘之后..

从一柱门方向突然传来叫师父的声音。被陌生人喊声吓到的青年,以戒备的眼神望去,看见两名男子向庵这边挥着手。青年吓坏了,停住手看着老僧。「楞着干什么,还不继续刻?」..

1、“忍”是一种心境,忍不是纵容,是心里不起嗔怒,用慈悲心来忍辱。2、“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从慈悲而非嗔恨的角度令恶性众生命断,也是慈悲的体现,虽是杀业,但内心出..

我们好好地思惟,不管出家学佛还是在家学佛,都离不开精进。也看到师父们和居士们,大家一旦接受了佛法,了解了佛法,也就是说真正地建立起来信仰,一定会去积极地依于佛的..

佛教对般若的解析和其深刻的道理和佛法在释教中,咱们经常会听说一个词“般若”,在许多佛经的姓名前也有这个词,比方《心经》的全称便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

佛教经典佛经中对般若的解释般若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或许“般若波罗蜜”,意思是才智。佛教认为,般若才智是一种洞视彻听、明了所有的无上才智,与凡人世的聪明才智是..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全国。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省。是凶顽..

佛教中集中般若的智慧和般若眼的解释般若作为佛教术语,人们对此都有所耳闻,今日要来说说其具体的涵义,以及六种般若的才智。先来简略介绍一下般若,这是梵语词,又译作“..

佛教般若从古至今的演变和产生的根由释教是当今世界五大宗教之一,在我国也有悠长的历史,遍及各地的名刹寺院、雕塑石窟和壁画文物等,已构成当今人们参观的主要内容之一。..

佛学中般若的种类和学习修行的关键在释教中,咱们经常会听说一个词“般若”,在许多佛经的名字前也有这个词,比方《心经》的全称便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的全..

佛教般若学在佛教中的影响和佛教般若学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魏晋时代盛行形而上学和释教般若学说。在两晋之际,释教界因对《般若经》中的“诸法性空”的基本思维发生不同的见..

佛教对般若含义的解释和般若的分类什么是般若?般若(bōrě),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度脱愚痴,明见全部事物及道理的实在才智。般若在六度的最顶端,总括了前五度,《大智..

佛教修行中的讲到的忍辱大乘释教讲六度,也叫六般若蜜,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其间这个忍辱,很难被一般人了解。尤其咱们中国人自古考究“士可杀不行..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