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经常拜佛?不仅仅是为了变现对佛祖的尊重,经常拜佛,可以让你心得清净,增长智慧,增加福德。你知道正确的拜佛姿势吗?这些姿势又是代表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佛经讲「烦恼即菩提」,又说「不怕念头起,只怕觉照迟」;有了烦恼,才会懂得寻求解脱之道,才会增长智慧,所以不要害怕烦恼起,重要的是要找出烦恼生起的原因,例如:一、..
衣著虽旧,洗得乾净,穿起来仍令人舒坦自然;房舍虽老,窗明几净,住起来仍让人心旷神怡。女孩子,虽无闭月羞花之貌,将自己打理得整齐,仍可落落大方;家居,虽敝衣茅庐,..
(一)我与物的关系不调和苦的来源,第一个因素是我与物之间的关系不调和。譬如我们住的房子太窄小,而人口又多,拥挤不堪,不能称心如意,自然感到痛苦。又譬如晚上睡觉时..
交朋友第三个本分,要懂得互相赞叹,互相肯定。古代读书人有一个不是很理想的态度,叫做“文人相轻”,自己有学问,别人也有学问,就很容易不舒服,很容易嫉妒,这样好不好..
问:我是一个学生,也是一个佛教徒,在学校考试时发现有一些同学作弊,觉得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对他们的将来会有不好的影响,身为佛弟子的我,是否应该告诉老师?答:你对..
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返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
《菩萨本行经》里面谈到,若有众生不能以“至诚心”去布施,不能以“恭敬心”去布施,不能以“欢喜心”布施……布施的发心很重要——心态。或者“贡高自大”而布施(这就是..
有一些居士已经学佛很多年了,但是不敢受戒,什么原因呢?第一个是认为受了戒就没有自由,受到约束。是不是受戒就会增加我们的束缚呢?其实不是。应该说我们能够真正地持好..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纵使他现在已经有了凶恶的面相,可是他却经..
我们学佛成不了佛,甚至于都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不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我与我所,这两样东西就把整个宇宙全都包括了,我是正报,我所是依报。为什么要放下?这是假的,..
修道很久而未能与道相应,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妄想心在作怪。有了妄想心,把戒破坏了,把定破坏了,把慧破坏了。若有妄想心,持戒也不坚固,修定也不坚固,更谈不到慧力。妄..
佛陀有一次回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的时候,暂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居士就在这一天来礼见佛陀,他对佛陀说:世尊!现在我们迦毘罗卫城这个地方,物产丰富..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善良,也没有做坏事,但命运总是不顺。所以他会觉得很无辜。许多时候,人的念头,尤其是知见,影响一个人的命运。比如说,人会贫穷。贫穷是什么原因,..
在这个世界修行的路上,我们共同唯一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他才是我们的根本老师,也是圆满究竟的老师。佛在涅槃前,交代我们要以戒为师,因为戒律唯有佛陀才可以制定,以..
富不过三代的根源就是悭贪,悭而不舍。所以我们要懂得用“身外之物”给予别人,这就叫“福报转增”,就是通过将已有的外财、内财布施出去,令福报得到增长。比如说你拥有权..
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里,早就被郁闷死了。但王阳明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王..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精进修习禅定,后以此功德而转生梵天天界成为天界仙人。虽在梵天尽获禅定大乐,但以悲心强烈之缘故,他一直未忘利益众生,并恒常关照欲界中心不快乐..
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里,早就被郁闷死了。但王阳明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王..
人之所以过得不快乐不幸福,原因主要基于三个习惯。如果你习惯这些习惯,请抛弃:一是习惯放大别人的幸福;二是习惯放大自己的痛苦;三是习惯拿自己的痛苦与别人的幸福比、..
佛在世时,于舍卫国为弟子说法,他的身边绕了上千的比丘和比丘尼,连城中的女居士,每天都会三度来到佛前,听佛说法。在那时,舍卫国国王波斯匿皈依在佛的座下,为佛的在家..
一些人做了很多坏事,反而能发达。有一些人老实做人,反而不能发福,目前做坏事,不能代表他以前过去生没做好事。目前做好事,不能代表他以前过去生不造罪业。目前做坏事,..
很多人婚姻不幸福,都会说结婚之前看错人了或是埋怨这个埋怨那个,其实婚姻不幸福有的是命定的,更多的是自己“作”出来的。自己不惜福,肆意挥霍,再大的福也经不起折腾。..
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世间上没有一件事情是从外面来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你内心显现出来,让你自己受用,这叫自变自缘。唯识学说:你自己变现一个相状,你自己去受用攀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