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这些工作人员,我们都有早课、晚课,当然,人员的学习,它还包含整个中心的这些制度、理念,还有他的专业能力,这个也要安排。那真的有空闲的时间,我们会督促、鼓励大..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骑著马驰骋打猎,追著野兽,这个马又一直在动中,所以人会心神不寧,心性会被引出那种比较狂野,心发狂。而且打猎这些野兽本身都有灵性,你把牠..
『五味令人口爽』,「爽」有指丧败,吃太过度的美味,最后还是会伤到自己的味觉。人每天吃这些辣的、辛的,吃到最后舌头都吃坏了,不敏锐了,一些食物的原味,马铃薯的香味..
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下发生在我家里的《仁王经》实修的真实感应,并且我以前也专门问过回家人师父,也得到师父印证的确是因为仁王经而发生的不可思议感应。首先,我这人对佛法..
以前的人六、七岁,七、八岁男女就要分开坐,因为男女是「人之大欲存焉」。男女的欲望,这人的大的欲望它要有节制的,所以男女的分寸要有。现在男女没有分寸,你看多少家长..
「五音令人耳聋」,这里魏丞相讲的「好听五音,则和气去心也」。大家看,现在的音乐比较不平和,有的听了很浮躁,你看年轻人有的一听,连静都静不下来,那个动作隨时就砰、..
我们看到现在癌症愈来愈严重,年龄层愈来愈轻,这都与人不懂得养生,放纵这些欲望伤了身体,有绝对直接的关係。而且这个放纵欲望除了伤身以外,败德,还有折自己的福,做的..
我劝大家认真学习《太上感应篇》,一切问题都能在这部小册子里头得到解决。妳要真正把《感应篇》落实了,我告诉妳妳家里就自然和睦。它比《弟子规》更管用,当然《弟子规》..
「其用財先九族」,只要是用到財物,一定要先想到身边的亲人,九族的亲人。「其施舍务周急」,只要看到很贫穷、很急难的亲朋好友,一定要赶紧去帮助他。「其出入存故老」,..
「乐安任昭先」,另外一位当时的读书人,「淳粹履道」,这个人很实在、很踏实去实践道德,人也很单纯。「內敏外恕」,內心很敏捷、敏锐,对人宽恕,这也是我们常提到的,圣..
印光大师给我们说:凡夫没有真信、没有真愿,他就不能跟阿弥陀佛起感应。跟阿弥陀佛起感应,真相信有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真正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为我而发的..
为什么这些五逆十恶的人,十声乃至一声佛号就能往生?念佛没有几声——很少啊,这个很难相信了。有的居士常常提问题,说一个恶人一辈子造作的恶业——他的恶业应该很重,那..
「北海徐伟长」,北海徐伟长先生,「不治名高,不求苟得」,这个人淡泊名利,不贪求。其实只要求名利这个学问就上不去了,被欲望给障住,孔子说「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潁川郭伯益,好尚通达,敏而有知,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余」。潁川郭伯益,您看古人每个人名字前面都是他的出生地,他的祖籍,代表人要有成就,让自己的故乡都感到光荣..
「吾与时人从事,虽出处不同,然各有所取」。我跟当时候的这些亲戚、朋友相处,这些朋友虽然出处不同,他的地位不同,身分不同,甚至他的出生地不同,你看古人很注重,您祖..
1自古以来,那些修行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就没有别的,就这九个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在《念佛圆通章》里面,给我们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2..
太公接着讲,“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他拥有了财富,然后观察他是否会逾越礼法。“贵之而观其无骄”,假使他尊贵了,观察他有没有骄傲、欺负人。“付之而观其无专”,..
我们人生遇到一些挑战、危难的时候,可能就是我们要留名青史的时候,所以不要气馁,不要退缩,要勇往直前。《孔子家语》讲,“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当国家领导..
「谚曰,救寒莫如重裘」,在很寒冷的天里面,能够御寒免於受冻的,最好的就是厚的皮衣,重裘这是譬喻。「止谤莫如自修」,要止住毁谤,最根本解决的方法,就是自己修养好最..
《了凡四训》告诉我们,「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一个人没有过失,还很多人给他恶名,「子孙往往骤发」,他的后代都显贵起来。他没有过失,还引来这么多的毁谤、侮辱,人能..
「昔伏波將军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他劝他的姪子,而马援还好像是在带兵,相当忙碌之下写这封家书回来。我们看到古人的行持,他再怎么辛苦、再怎么累,时时都想著他的本分..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下文由两篇博文合成,本编者做了文字编辑和少量删节,希望对正在戒淫的同修有所帮助。)正文:本人的淫欲心一直比较强烈,之前念过大悲咒,观音菩萨名..
四悉檀第一个,欢喜,佛菩萨看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欢喜的,这是我们要学。欢喜心不能现前,就是我们的性德没透出来,我们烦恼盖住了性德。修行没别的,把烦恼放下,性德自然..
作者:一位上海母亲孩子与父母是由极深的因缘而感召来的亲情。在怀孕期间,母亲与孩子是真正的骨肉相连血脉相依。以下这位母亲:薛婷是一位省级民族乐团的演奏员,她在怀孕..
我们学佛,为什么学了多年没感应?有些人,很少数、很少数,学佛不久他就有感应,这什么原因?第一个,善根福德不相同,宿世的;第二个,这一生当中经教的薰闻不相同。我的..
老子的老师叫常樅,他的老师年纪很大了,有一天老子来见老师:老师,您年龄这么大,还有没有什么重要的教诲要教育弟子?结果常樅说,你不问我,我都要跟你讲。你看听这个话..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7集2014年10月31日讲于香港【解】光光相照,又智智相照,故云相念也。跟阿弥陀佛起感应道交,释迦牟尼佛心中有阿弥陀佛,阿弥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