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经(厨士经):本经主要讲作为比丘,自然要努力回顾自己、反思反省自己,“当取自心相,莫令外散”这里的“取自心相”,便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观照方法,即要把握住自己修..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F685经(乳母经):在本经中,佛陀以婴儿从小至大的成长全过程,来譬喻声闻比丘从有学到无学的全过程。其实,天下的父母在对待养育子女的问题上,..
第641经(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因缘经):本经叙述阿育王晚年的一些布施行为,以及孔雀王朝的末代国王破坏佛法的事迹。关于阿育王晚年的一些事迹,史书记载得比较详细。如果从..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D(接前)即位不久的阿育王是残暴的,如果我们考察其暴虐的根源,乃是为了镇压不同政见者,并树立个人威信;而更重要的一点乃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试论科技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宗教文化存在和社会价值佛教两千年来,全球9亿信徒,基督教全球25亿信徒(大多分布在欧美),基督教传入中国203周年,共1亿多信徒,中国有信仰..
第624经阐述有关修习四念处的一些次第问题。郁低迦尊者来到佛陀座下求法:“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E673经~680经(五力经):在673经中讲的五力,实际上前面诸经已有所涉及,“有五力。何等为五?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674经说“诸..
(接上)无忧王子所到之处,百姓悉皆降伏归顺。在其外出征讨之际,此时老国王身体开始每况愈下。由于无忧并不讨老国王的喜欢,因而继承王位的问题,基本是将无忧王排斥在外,..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杂阿含经》的第二十四卷的主线便是围绕着“四念处”法门而反复重申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而佛陀不止在《阿杂含》里谈四念处,在《中阿含经》的《..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642经:叙述三无漏根。此三无漏根分别为未知当知根、知根与具知根(无知根)。1、当知未知根:入于见道的刹那时,对于无始以来的生死,而欲知未曾知..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D661~663经(二力经):此三经主要叙述何为二力。佛告诸比丘:“有二种力。何等为二?谓数力及修力。”数力,即思惟简择的力量;修力,即修学实..
漫说《杂阿含》(二十六)~C654~659经(慧根经)、660经:此六经重点叙述五根中的慧根,强调慧根的重要性。654经:“此五根,一切皆为慧根所摄受。譬如堂阁众材,栋为其首,..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五)第640经(法灭尽相经):本经是佛陀对正法灭亡的种种预言。盖正法灭亡之说,古已有之。佛陀住世时,亦对佛法毁坏之时世间种种表相已有较为具体的预..
本经篇幅较长,我可以将其分作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阿育王供佛的本生因缘。根据604经的记述,佛陀在某一天清晨“著衣持钵”,带领着众多比丘入王舍城乞食,“顺邑而行”..
第561经(婆罗门经):本经重点为阐述何为四如意足。有一次,有位婆罗门来造方阿难尊者,问他为什么出家?“何故于沙门瞿昙所修梵行?”阿难回答说:“为断故。”那么“何所..
第550经(离经):经中叙述若圣弟子念于六种功德(六念)的话,就能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之法。本经是迦旃延尊者转述佛陀之六法:“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
第593经(给孤独生天经):本经大意是给孤独长者寿终后往生兜率天,后来又返回世间赞叹佛法,激励诸比丘。我们知道给孤独长者一生不仅为佛教,而且为广大贫苦百姓做了很多好..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604经(阿育王因缘经):本经叙述阿育王的出世以及赞佛供僧的种种因缘。《杂阿含》的604经自成一卷,重点叙述阿育王出生前后的一些因缘事迹。从经中..
第549经(迦梨经):本经是居家优婆夷与摩诃迦旃延尊者之间的问答偈语录。本经有些复杂,过去佛教大德喜欢用偈语的方式相互问答。在某一时期,佛住舍卫国的祇园精舍,而摩诃..
第546经(澡罐杖经):本经是梵志与迦旃延尊者之间的对话。一位梵志(泛指修行者)名叫执澡罐杖,在某一天拜访摩诃迦旃延尊者,向尊者请教一些问题:“何因何缘王、王共诤,婆..
595经:本经叙述无烦天子与佛陀谈及获得解脱的七位比丘。有一天夜里一位“无烦天子”(五净居天,第四禅中的第五天)来到佛所,向佛而说一偈:生彼无烦天,解脱七比丘,贪嗔..
597经(妙色经):本经叙述佛告天子,持戒定慧可得妙色,成就乘出之道,受到诸天所供养。首先是一位天子问佛:云何诸众生,受身得妙色?云何修方便,而得乘出道?众生住何法..
568经:本经主要叙述质多罗长者请教迦摩比丘有关“行”等一些问题。一、有关“行”1、问:“所谓行者,云何名行?”答:“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身、口、..
578经(惭愧经):本经叙述惭愧心为世之稀有。在二十二卷中,我们所见到的经文大部分都是以偈颂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说本经中天子对佛陀说:“常习惭愧心,此人时时有;能远离..
575经:本经叙述质多罗长者从容而逝。命终后生于不烦热天,仍以神通至庵罗林,为诸上座说偈。质多罗长者不幸患病,诸亲友前来探望。据说有众多的天人来拜望他,对之说:“..
第548经(摩偷罗经):本经叙述四姓平等,唯有业的差别。我们知道,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无有差别,这种观点在古印度种姓制度极其盛行的时势下,是颇具有进步意义的。本经是叙..
582经(罗汉经):本经与581经大体相似,不作多述。583经(月天子经):本经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阿修罗王将月天子屏障(也就是月食),月天子十分恐怖,就到佛前皈依。阿修罗王..
572经:讲述的是诸比丘为根、境之间谁为系缚的问题争论不休,而质多罗长者为之决疑。比丘之间争论的话题是:“谓眼系色耶?色系眼耶?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第559经(迦摩经):本经为迦摩尊者与阿难尊者之间的问答语录。本经的内容比较抽象,主要讲虽有六根六境,初禅乃至所有入处具足而住者,则为有想,..
573经:讲述外道阿耆毗迦出家二十余年,但修持仍一无所得。后被旧友质多罗长者引导,而成为佛弟子。质多罗长者问道:“汝出家来过二十年,为得过人法,究竟见知,安乐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