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悟道有三重境界

圆观法师说走就走,十二年后重逢旧友五戒禅师投胎转世,成为宋代著名文豪问:禅宗有些大德悟处很高,如五祖戒禅师、海印信禅师、唐代的圆泽禅师,还有真如喆这些大修行人,..

编者按:佛经中的须弥四洲,是一种世界观;现代天文学(科学)中的宇宙、银河、星系,同样是一种世界观。那么这两种世界观是否相互冲突?有没有共通性?究竟孰优孰劣、孰高..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

一、安静干一行爱一行,不好高鹜远,不朝三暮四。所从事的事情,所面对的事情,一定要从脚下做起,从今天做起,在生活中培养这种能够安下心来的性格。不急燥,不烦..

程颐说:“学者不欲学圣人则已,若欲学之,须(当作非)熟玩圣人之气象不可。”气象是人的精神境界的外在表现,是别人能感觉的。因为一个人的气象,是其精神境界的表现,而精..

人类历史上,有一种存在,令我们敬畏;有一种精神,叫我们仰视;有一类群体,会令我们忽然发觉自己的屑小。他们曾和我们共居一个星球。他们短暂的肉体烟雾般消失了,但他们..

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这样才能不辜负这番三宝加被的深恩。钟英宿根固然很深,但智识不开。夜半念佛时,见到一位金甲神,因为怕是魔..

⒈认清身份厘定目标在座的大多都是在家佛教徒,对信仰佛教的人来讲,做一位有境界的修行人,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其实,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有目标。不但..

1,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眼光有多远,思想就有多远,思想有多远,成就才可能有多高。2,境界。融入社会,人情练达;融入自然,物我皆忘。修炼决定心..

至高境界:真人与至人,与天地同寿。圣人寿命可达一百岁左右,贤人符合养生之道寿命便可延长。真人上古时期被称为真人的人,他们能洞悉自然规律,掌握天地阴阳变化,能吐故..

妙语连珠的梦参和尚说:“生有生的自由,死有死的自在--这就是信佛的功能!”做人,就得随顺接受生老病死。人生八苦,老病最苦。今年95岁的老人家,爱自己走路,不愿别人搀..

修道人最怕有烦恼,故说‘烦恼无尽誓愿断’。断烦恼,对修行者是当务之急。什么境界来了不生烦恼,这才是有定力。不生烦恼,就没有那么多私欲。私欲源于烦恼,而生出无明,..

其实人面对任何境界只要不忘初心,这个情绪就下来了。比方我们为人父母,当初我们走入婚姻,我们养育孩子,就是为了让他有个幸福的家,有个健康的人格。当爸爸的,当这个孩..

学佛的人,不要听到人家说句好话,就高兴得不得了;听到人家说句不好的话,就烦恼极了。这是没有定力的表现。有定力的功夫,不会被八风的境界所摇动。说你好还是一样,说你..

我想起来一件事实,这不是公案,是实实在在的事情,讲给各位听一听。我在中国东北,就是那时候的满洲里,最初我发心修道,是有种种的因缘。以后我所最崇拜的是我们东北的王..

每个人念佛,每个人就有一朵莲华,将来都能花开见佛,悟无生法忍。十方诸佛都放光来照耀我们,好像来给我们检查身体一样,照照X光,看看谁有什么毛病,以便办移民手续,把..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

念观世音菩萨,不但口念得清清楚楚,而心里也记得清清楚楚。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都在念观世音菩萨。眼睛念,耳朵念,鼻子念,舌头念,身体念,意识也念。总而言之,都..

尹建维居士今天没来,我上次在此地,他写了一篇文章。他读《论语》,《论语》里面讲「绘事后素」,他对於这句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写出来之后,我很赞成,他这个悟处很正确。..

学佛法的人,要认识佛法,要修持佛法,也就是吃佛法,穿佛法,睡佛法。行住坐卧都在佛法中。认识佛法的人,一切以利益他人为前提,绝对不为自己利益作打算。总而言之,要把..

川中每出异人,有刘某者,皈依宝一法师,宝一庵中有湖南二女居士。刘为伪撰自知录石印若干送人,专门以大菩萨所得不思议境界,为此女人所经历之境界。意欲由此抬高其师之声..

其实要帮得上团体,帮得上他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非我们时时能够诚敬谦和、真诚恭敬、谦退,然后和睦;以团体的和谐,处处以大局为重,这样的心态。不然我们情绪..

过去一位禅师,定功很强,可能他是观法佛,这个公案很有名,这个禅师什么名字,我忘记了,很久了。三十几年前,我刚学佛的时候很喜欢听故事。这个禅师去住一间鬼屋,那个房..

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学习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门之一。近期我阅读了印光大师的一些资料,深为他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所折服。印光大师是近代著名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1861—..

人生总是充满变数,置身于凡尘俗世中,难免会被种种琐碎缠心绕身。人生的苦旅一定要怀揣着美丽的心情去走,善待自己,若安好,便是晴天。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在行走,尽管..

《坛经》上说得很好,惠能大师讲「本来无一物」。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自性里头本来没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本来没有占有一切人事物的行为,本来没有。可是现在有了,现..

问:有位老者平日念佛、读经,求生净土。自言为人临终助念时,两次见佛,极乐世界有一木莲花,刻了自己的名字。这位老者请教,木莲花是否表西方九品莲花?若是,请问他属何..

问:为什么在境界未稳固之前需要住在寂静地修行?答:如果有幸能住在寂静的圣地,我们通过季节次第性迁变的实例,相续中可以生起强烈的无常观与厌离心。因为与任何人不相联..

现在人都喜欢谈烦恼,学佛也是因为烦恼,那其实烦恼有分三个层次,就可以看个人修持的境界。第一层次,就是一般人讲的,为了世俗生活而烦恼。为家庭,事业,孩子,婚姻有种..

要明白佛经,真不容易,首先要有生命体验。那念地藏经,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层境界,认为地藏经很简单,每句话都听得懂。不像金刚经一样绕口令,感觉很高深。所以许多..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