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透生死的书

“真为生死”这句话说的是学佛的目的问题。我们学佛究竟是为了什么?在我们佛教教徒中,不少人对这个问题是模糊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修行人须知娑婆苦,极乐乐。要愿离娑..

佛陀他是一层一层的摄事入理。其实这个摄事入理不但是佛法有,其实世间的道理也是有的。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天,孔夫子的大弟子颜回跟孔子说:老师啊,我跟着您学这..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有的人觉得老、病是一件非常痛苦之事。人不一定老了才生病,年轻人也不一定没有病。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生病是不分老少..

【经典介绍】《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经中说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宣说戒律为常住真心所显现,宣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思想,..

把这座寺院修好了,本人刚好八十岁。在修复这座寺院的过程中,本人就再不做其他事情。勉勉强强修复了这座寺院,如果还能留有一年两年的话,那就勉强当两年的住持。我想,有..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

学佛人应当时时忆持所念的世间、出世间的种种善法,存心来护念然后增长这些善根。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

一句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罪,这是《观经》讲的,讲在下品往生的地方。《观经》下品是指临终念佛的,但并不代表一定是临终念佛才灭八十亿劫生死罪,平时念佛也能灭八十亿劫生..

关于临命终时的业力问题,这个业力是今生的还是多生的?兼而有之。我们如果说从轮回大盘、一念心地上来讲,今生和多生难道不是一生吗?就像今天和明天,不是整个我们一生的..

近期,网上某新闻门户看到一则消息,称一个印度的少年伤势极重,后来由于无钱救治,死于路途之中,不料过了几日,竟然复活了。那么佛教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这在佛教当中..

你要问我,我这一生二十六岁学佛,三十三岁出家,出家就教佛学院、就讲经,到现在今年五十八年了。早年讲经都是应大家祈请,不是我自己做主,他们想听什么经,找我我就讲,..

整部《阿含经》就讲两件事情:第一个,什么是我们解脱生死的障碍;第二个,怎么解决这个障碍,趋向涅槃。就讲两件事。佛陀把《华严经》这种理想的圆满功德报身收起来,示现..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这两句话对我们现在人来说,尤其是明显。生死甚难厌,那修行以及要求往生的人,首先你要厌患生死,觉得生死是很痛苦的,人活着是很痛苦,你才会去..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仁波居士是苏州人,在苏州灵岩山寺皈依,他对《一函遍复》中印光大师敦敦叮嘱的要念佛..

牌位,现在好多人不会写。因为现代人把中国传统文化丢掉了,所以很多人书写牌位的格式都不规范。还有一点,是很多人在书写牌位时候,没有恭敬心,随便乱写乱画。首先讲一下..

我们学佛,不管修学哪个法门,大乘小乘、各宗各派、显宗密教主要就是要了生死。如果没有了生死,实际上有没有学佛都没有关系。学佛主要是要了生死,希望这一生能够将生死做..

《心经》的观修引导之“安住”于般若本性中!当我们后天的生命完全合进去时,就超越了生死“无苦集灭道”,佛陀一开始讲人有“生老病死”,“苦”是迷惑造业感召的,有灭苦..

1如果还要为着眼耳鼻舌身的享受,就完了,外面还有很多诱惑,引发贪瞋痴慢,让你在这里面得到快感,其实那个快感是很短暂的,罪过是无量无边。2人生在世,真为生死才叫真正..

在原则上,不但不禁止,甚至还鼓励。因为佛教相信,佛教的信仰是合乎理性的,凡是信仰佛教并且已对佛法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之后,纵然要他改信其他的宗教,也是办不到的。所..

欲界、色界、无色界都在当下一念。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过去许多人出毛病,多出在轻安,贪着轻安,贪好过,即是欲界生死。身心暂时休歇,轻安自在,话头忘记提..

很多人都会问禅宗见性到底了没了生死?现在修净土的也总是说禅宗行人只要有一丝烦恼未断就不能出三界。这样讲是不对的。为什么?禅宗明明讲“不除妄想不求真”,如果说一丝..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也懂得很多的道理,但由于他没有腿,所以不会有什么成就,所谓的理想不过是空想而已,懂得一点道理..

诵经一定要开智慧,要不然的话,只诵经,没有办法转烦恼成菩提。只有诵经,就像鹦鹉学讲话一样的。内在的智慧不在诵经,诵经只是增上缘,重要的是转凡成圣,转识成智,转烦..

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过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说:“以一切种智释圆明。”我们讲的《华严金狮子章》,就是圆明、圆满、满教。贤首国师说:“由圆明而证菩提。”只有圆明才能够被称为..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得文殊菩萨启迪智慧,开根本智,然后奉菩萨意,历五十三参。参学的第一位善知识,就教祂念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提到的五十二群伦,每一..

你们天天在那里,早晚功课都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儒家也讲,你“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你们都想吃好的,不如意的东西就不吃,那怎么行?祖师什..

中阴身有没有生死?真是七天一个生死?(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中阴身有没有生死呢?有生死,七天一个变化,昏过去再醒来。中阴身七天一个生死。一般书上讲中阴,很呆板的,..

我人生死之由来斌宗法师讲述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三十日于澹云精舍前言一、生死缘起二、解脱生死的方法结语前言学佛主要在求离苦得乐,生死之苦冠于一切,同时也是为一切苦的根..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