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顿悟之道

在感情问题上,也讲一个婚姻的问题。跟各位讲,不要去离婚。不要说:缘分尽了,感情怎么样了,然后去离婚。你以为离婚了,业力就能了吗?很难的。除非你要去修行,因为修行..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

在解释“禅”之前,我们先要对儒学、佛学有个根本的了解。儒学、佛学从根本上来说,是相同的,本质上都是教人转换心智系统。科学上讲,每个人都有两套心智系统,第一套是我..

“古来大德禅净双修不碍圆融,但禅宗讲起疑情,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但净土却要信愿行,这信和疑是否矛盾?”这个禅净双修这种说法,好像是正确的,实际上不存在..

佛学常识第二十五课三十七道品(一)(此即前课四谛法之道谛)(甲)四念住「念」是观念,「住」是安住。这是用智能把妄心安住在某一处,不让他迷惑散乱,使对宇宙人生得一..

“央庠座主”一词,见于禅宗的语录。最初是记载于大慧宗杲禅师的《宗门武库》中:“保宁勇禅师,四明人。初更衣,依雪窦显禅师问道。雪窦呵为‘央庠座主’。勇不意,堂仪才..

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道理:断恶修善。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学徒掌握佛门礼仪的理论..

中国禅宗思想的两大重要源头是般若思想和涅槃思想。般若之学自东汉传入东土以来,译经事业蓬勃发展,随着般若类经典的旧译臻于完善,经义研究的热潮也随之掀起,晋宋之际讲..

1、生起出离心:修行的基础是保住人身,解脱的前提是要有解脱之心——即出离苦境、苦海之心,“离苦得乐”乃至“究竟安乐”是佛门中一切真实利益的总纲。由于内心充满了矛..

随着佛教徒人口的增加,近年来有一些年轻的男女,到寺庙里举行佛化婚礼,要我为他们证婚。我经常都会告诉他们下列的道理:如何做一个先生呢?必须要记住:第一,身边少带钱。第二,..

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我们通常讲,对我们的保佑,对我们的加持,没有别的,只是把这些道理给我们说明白,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依照佛教给我们方法,自..

注:八字算命历史悠久,好者颇多,笔者也是其中之一。自考入大学,受一知名教授的影响,10年的时间里迷恋于此,逢书必购,逢事必占,花去了大量的精力。也恰是10年前的一天..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自下正释经文义。分为三。谓序正流通也。此品即序分。从问答品。讫广重颂。凡十七品。名正宗分。最后一颂。名流通分。初四卷本。..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自序品第一卷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

维摩诘经卷上亦名不思议法门之称佛国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菩萨三万二千。皆神通菩萨。一切大圣能随俗化。佛所住者皆已得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

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心经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

不。禅宗和禅定是有分别的,因为,禅宗固然主张参禅习定,凡是禅定,却未必就是佛教的禅宗。禅宗一名,是在中国创立的,当佛陀的时代,并没有禅宗一名,而只有禅的工夫和禅..

佛教神秘的《玉耶女经》暗含当代婚姻危机解决之道佛陀的教化是契机契理之教,时隔2500年的今天,我们重读佛说《玉耶女经》仍倍感亲切,如浴甘露,醍醐灌顶。佛陀以其无上智..

世人只知道世上有佛教,很少有人知道佛教有分若干分派,下面就佛教的禅宗、净土宗和密宗之间的区别做下介绍:佛教本无门派分别,但在度众生中,因众生根器不同,产生了教法..

禅宗:修行深浅与往生西方没有必然的因果,即不开悟就是没有成佛,即使开悟了,也未必证明法来生也可以继续,因为自身的修炼只代表今生,来世也有可能迷失,提倡“唯心净土..

所谓「本来面目」,禅宗的意思是说:在没有生与死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已经进入了生死,这是一种现象,是身体的现象、心理的现象、环境的现象,这些现象加起来,就是生与..

很多人都会问禅宗见性到底了没了生死?现在修净土的也总是说禅宗行人只要有一丝烦恼未断就不能出三界。这样讲是不对的。为什么?禅宗明明讲“不除妄想不求真”,如果说一丝..

“佛教以慈悲为怀”,这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然而如果进一步去探讨慈悲的真义为何,则不一定人人都能了解。《法华义疏》说:“慈悲即拔苦与乐。”佛教的三藏十二部虽然..

禅宗和禅定是有分别的,因为,禅宗固然主张参禅习定,凡是禅定,却未必就是佛教的禅宗。禅宗一名,是在中国创立的,当佛陀的时代,并没有禅宗一名,而只有禅的工夫和禅的内..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庭,「家」是生命的延续,是个人身心调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基础,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国家社稷安定的主要力量。..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况我佛所说三世因果,乃发挥因果之究竟者。三世因果..

这是个学习佛法的根本问题。悟是一个缘起,当然是随缘起的。但因缘是要修来的,你的修行功夫到了,才有开悟的因缘。不修,就没有这样的开悟的因缘。因缘不是等来的。这是第..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