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慧能的佛学思想

◎2010.12.19发表于2010马来西亚国际佛教论坛从契理契机面向探讨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及其实践(上)释传道壹、前言印顺导师(以下简称导师)圆寂迄今已五年有余了,一代佛学思..

◎95.5.21发表于第六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之实践——以妙心寺为例(下)释传道、伍丽满七、追求真理的人间佛教学者──丘敏捷居..

“印顺学”已在成形——主办印顺导师思想学术会议感言释昭慧在台湾,以“印顺导师思想”为主题所举办的研讨会,就笔者记忆所及,除了弘誓文教基金会近七年来所主办(或与其..

印顺导师禅学思想研究——“传统之继承”篇(之一)释性广前言“人间佛教”思想,一重人间,二倡佛道;故“人间佛教”,不是神教者的人间行——如友教的慈善事业,也不是佛法..

佛教慈善事业与“人间佛教”思想(1)何为“人间佛教”思想当今佛教宣扬的是太虚大师一生提倡的“人间佛教”②思想,以“人间佛教”思想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向善发展。..

印顺导师禅学思想研究——“传统之继承”篇(之三)释性广二、增上慧学“慧学”是佛法不共世间的要义和得以解脱生死的关键,故印顺导师对于进修慧学的各项细节当然着墨最多,..

人间佛教禅观要义──谈印顺导师禅学思想特色与贡献性广法师演讲洪真如居士笔录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十二日讲于香港妙华佛学会主席、各位佛友,大家晚安!很抱歉,我不会广东话..

三种佛性与真实胜乘——摄论师的佛性、一乘思想圣凯内容提要:摄论师继承真谛以真如诠释佛性的传统,而且将第一义空、自性清净心、阿摩罗识、解性等都纳入佛性的思想体系。..

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瑜伽行派的佛性思想清华大学博士后圣凯内容提要:瑜伽行派依经验立场,从部派佛教“修行佛性”—的困境中,建立了“种性”观念。瑜伽行派依“..

《永嘉禅宗集》达照法师讲解前言《永嘉禅宗集》是永嘉大师开悟后所写的第一部著作。大师早年学习的是天台教法,对于天台的止观法门深有契入,并且心行完全与《维摩经》相应..

体用真妄与两重唯识观——摄论师的三性思想圣凯法师内容提要:本文以摄论师的三性思想为中心,指出摄论师在继承真谛的三性思想基础上,受到中国佛教的影响,从而作出创造性..

略论禅宗的证悟之道圣凯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自从达摩东来传法,后来一花开五叶,禅宗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主流,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禅宗..

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圣凯法师内容提要:本文以印顺法师的《净土新论》及其他专著为材料,从三个方面讨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一、从现实的时空理解净土;二、以人间净土为..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诠释——以“三心”的思想结构为中心圣凯法师内容提要:本文从剖析《维摩诘经·佛国品》的“心净则佛土净”出发,强调《维摩诘经》是从实践论的角度..

1990年以来日本学界中国禅宗研究热点述评圣凯法师内容提要本文从1990年以后日本学界对中国禅宗的研究成果中,选择重要的论文与著作,从禅宗文献、禅宗史、禅宗思想等三个方..

六祖坛经的思想释圣严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中华佛学学报第三期(1990.04)提要:坛经流传的版本甚多,本文不作考订。坛经的思想系统,虽用般若经,实则是沿袭如来藏的观点,用..

五乘佛法的思想星云法师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道”的完成;而佛教其实也是“以人为本”的宗教,佛教有“五乘佛法”,所谓“五乘”,是指“人乘”..

学术与弘法——从佛教界看佛学研究的立场与态度圣凯法师从1990年出家以来,岁月悠悠,转眼间便过去了13年。可是在佛法的熏陶中,自己仍然觉得远远没有满足。从福建太姥山平..

佛教般若思想的现代意义觉真法师2001年11月6日晚,慧觉法师从上海玉佛寺打来长途电话,约我为《觉群丛书系列》第一辑(共6种)写其中的一种。他提出了详细的具体要求,如篇幅..

《仁王护国经》的般若思想◎觉真法师仁王经的全名是《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汉译四种,首译为竺法护,译于西晋秦始三年(267),名《仁王般若经》。次译为鸠摩罗什,译..

佛学是内学学佛是内求佛教本是佛陀的教化,是人类的生存智慧。佛法开启我们认识生命,了知生命,并且寻求生命的安顿与超越。它不是用占有、侵吞、夺取、向外部寻求的方法,..

香港佛学院建议及设想觉真法师创建香港佛学院之议,是跨进新世纪的首善之举。提议者、决策者、襄助者,必是大善知识。因为他们明白,这是弘扬佛法的根本所在,是绍隆佛种的..

佛教佛学佛法佛歌《愿做菩萨那朵莲》路勇现场版

现代学佛者亟应提倡体践一种最新思想──这个世界最急需的大政治家仁俊二○○二年下半季迄二○○三年新春,真可谓百年来最极紧张的时(时)刻(刻);这样的紧张时刻,从当前最..

从我法佛法中取舍明决--献给福严佛学院第八届结业青年僧仁俊现代出家青年,发心修学佛法,思想与行为,首须取舍明决的:「我法」与「佛法」。生死的根本--我法,解脱的关键..

第七日禅宗的独特家风佛教各宗派都有其不同的见、道、果。显教各部派论见、道、果,都从因上论见,进而依见修道,最后成就见的果证。以遵奉佛说的小乘诸部为例,先由闻思上..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