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文化博物馆

鉴宝:藏传佛教造像,在各个博物馆里都常见,藏友能如愿吗?!

禅宗最重视的是真修实证仁炟法师开示:不要把禅宗落入口头禅,随机逗趣固然很好,如果不重视参禅打坐、真修实证,整天在言词语句上用心思,对于修行将好无益处。近几百年来..

大手印、大圆满、禅宗1、大手印和大圆满◎问:香巴噶举与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等派别有什么异同之处?●雪漠:入道口不同,传承不同,哲学不同,教法不同。同的是证果..

擦去蒙在佛教文化上的灰尘内容提要:“善”是什么?“善”就是一种利他、利众,从而达到最根本的利己。它就是指这样一种精神和行为。“善”的本质,就是善待众生、利益万物..

与时俱进的大手印文化——当下关怀与终极超越(一)时间:2010/11/28地点:四川成都蜀兰大酒店五楼阳光厅一、与时俱进的大手印文化今天,我重点介绍一下大手印文化。为什么大..

香巴文化走出尘封历史(一)时间:2010年11月27日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蜀兰大酒店香巴噶举的教法雪漠:各位老师和朋友,论坛后面的展台,就是我们做的另外一种展示。这种展示对..

略论禅宗与念佛--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下)宗舜法师文正义禅净融汇在惠能和神秀的时代,还保持了南北宗间的正常关系。后来,南宗为争法统,神会猛烈攻击北宗“师承是旁,法..

略论禅宗与念佛--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上)宗舜法师文正义内容提要:本文以中国禅宗四祖至六祖的禅学思想为中心,分“引言”、“东山法门”、“南能北秀”、“禅净融汇”四..

9、禅宗三关第一步见性叫法身边事,在边边上,等于是这个佛堂,你来到门口,头伸进来张望一下。没有做到善也不喜、恶也不恼,真能做到,一点不带勉强的,那才是法身正位。..

责任心的修炼——从中国文化谈责任心湛如法师(2007年7月21日下午于文殊阁)尊敬的明海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像刚才明杰法师所介绍的那样,我是生活禅夏令营的第一届..

禅宗注重含蓄委婉的“机权语路”节选自卢志丹居士《结佛缘,好人缘》良宽禅师是日本曹洞宗高僧,俗姓山本,字曲,号大愚。他毕生修行参禅,从未稍懈一天。当良宽禅师老年时..

没文化不等于无智慧无佛性摘自卢志丹居士《佛度有心人2》在现实中,很多有点文化、有一技之长的人自以为高人一等,看不起没文化、没技术的人,博士生瞧不起大专生,自以为..

禅宗二祖慧可为何立雪断臂?摘自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禅宗二祖慧可大师(487~593),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担心无..

中国佛教文化论稿后记当我加上了这部书的最后一个句点,实现了多年的宿愿时,一种解脱之感不觉油然而生。早在大学时代,因业师杨廷福教授和苏渊雷教授的启蒙,使我对佛教产..

第九章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佛教作为对古代印度文化的变革和总结,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蕴。佛教的输入,给当时死气沉沉的中国思想界注入了新的气息,为那些陷入经学罗网不能..

第八章中国佛教风俗习惯中国佛教徒在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人生礼仪和信仰活动等方面都与世俗百姓有着显着区别。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构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

第十章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佛教在印度恒河流域创立以后,不久就向周边国家传播。其中向北一路传至中亚各国,并越过葱岭进入中国西域地区。汉代打通了内地..

第五章中国佛教史学佛教自汉末传至中国,经历了一个传播、发展、繁荣、衰落的漫长过程。中国的佛教史学也随着这个过程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古代史学十分发达,历史记载的连续..

第四章中国佛教教育佛教文化产生之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相延续。这种文化传递必须有一定的教育体系来保证,于是就出现了佛教教育。自佛教传入之后,印度佛教的教育思..

第三章中国佛教道德佛教是一种道德伦理色彩十分浓厚的宗教,它重视人的道德价值,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并把它的宗教实践建立在道德实践基础上,认为成佛的前提是修持,修持的..

第六章中国佛教文学佛教文学是指佛教徒创作的、宣扬佛教思想的文学作品。佛教认为,宇宙万物的实相本原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需要借助“异相”说明。所谓佛经“异相”,..

第二章汉文《大藏经》与佛经翻译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印度佛教经典就开始陆续被翻译成汉文。从东汉到唐代,翻译佛经一直被中国佛教徒当作最主要的..

重整中国文化断层的宏图大业——南怀瑾先生推动儿童中国文化导读魏承思一九九七年八月,金温铁路全线铺通。伟大的孙中山先生80年前的梦想、温州和周围16县1,500万父老的期..

中国佛教文化论稿作者:魏承思序言中国佛教文化史是一个古老的综合论题。远自释道安首倡“出家无姓,同称释子”,综理经录为中国佛典目录学之始。罗什为答慧远所问大乘深义..

第一章绪论:中国佛教文化论纲佛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次大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曾经是古印度文化的代表。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