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行并重.自觉觉他──《华严经》的入世精神根据佛经所载,所有佛菩萨都是靠愿力而成就,没有一位不是由发愿所成。如《无量寿经》卷上记载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悲华经》..
与时俱进的大手印文化——当下关怀与终极超越(一)时间:2010/11/28地点:四川成都蜀兰大酒店五楼阳光厅一、与时俱进的大手印文化今天,我重点介绍一下大手印文化。为什么大..
香巴文化走出尘封历史(一)时间:2010年11月27日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蜀兰大酒店香巴噶举的教法雪漠:各位老师和朋友,论坛后面的展台,就是我们做的另外一种展示。这种展示对..
略论禅宗与念佛--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下)宗舜法师文正义禅净融汇在惠能和神秀的时代,还保持了南北宗间的正常关系。后来,南宗为争法统,神会猛烈攻击北宗“师承是旁,法..
略论禅宗与念佛--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上)宗舜法师文正义内容提要:本文以中国禅宗四祖至六祖的禅学思想为中心,分“引言”、“东山法门”、“南能北秀”、“禅净融汇”四..
9、禅宗三关第一步见性叫法身边事,在边边上,等于是这个佛堂,你来到门口,头伸进来张望一下。没有做到善也不喜、恶也不恼,真能做到,一点不带勉强的,那才是法身正位。..
责任心的修炼——从中国文化谈责任心湛如法师(2007年7月21日下午于文殊阁)尊敬的明海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像刚才明杰法师所介绍的那样,我是生活禅夏令营的第一届..
关于“戒律的精神与特色”讲座的总结妙华法师(1999年7月24日)净因法师和湛如法师都讲了“戒律的精神与特色”,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命题。虽然我们是禅的夏令营,仿佛与戒无..
禅宗注重含蓄委婉的“机权语路”节选自卢志丹居士《结佛缘,好人缘》良宽禅师是日本曹洞宗高僧,俗姓山本,字曲,号大愚。他毕生修行参禅,从未稍懈一天。当良宽禅师老年时..
没文化不等于无智慧无佛性摘自卢志丹居士《佛度有心人2》在现实中,很多有点文化、有一技之长的人自以为高人一等,看不起没文化、没技术的人,博士生瞧不起大专生,自以为..
禅宗二祖慧可为何立雪断臂?摘自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禅宗二祖慧可大师(487~593),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担心无..
中国佛教文化论稿后记当我加上了这部书的最后一个句点,实现了多年的宿愿时,一种解脱之感不觉油然而生。早在大学时代,因业师杨廷福教授和苏渊雷教授的启蒙,使我对佛教产..
第九章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佛教作为对古代印度文化的变革和总结,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蕴。佛教的输入,给当时死气沉沉的中国思想界注入了新的气息,为那些陷入经学罗网不能..
第八章中国佛教风俗习惯中国佛教徒在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人生礼仪和信仰活动等方面都与世俗百姓有着显着区别。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构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
第十章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佛教在印度恒河流域创立以后,不久就向周边国家传播。其中向北一路传至中亚各国,并越过葱岭进入中国西域地区。汉代打通了内地..
第五章中国佛教史学佛教自汉末传至中国,经历了一个传播、发展、繁荣、衰落的漫长过程。中国的佛教史学也随着这个过程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古代史学十分发达,历史记载的连续..
第四章中国佛教教育佛教文化产生之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相延续。这种文化传递必须有一定的教育体系来保证,于是就出现了佛教教育。自佛教传入之后,印度佛教的教育思..
第三章中国佛教道德佛教是一种道德伦理色彩十分浓厚的宗教,它重视人的道德价值,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并把它的宗教实践建立在道德实践基础上,认为成佛的前提是修持,修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