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法执的表现一般都是执着乃至停留在对经论的研究上,整天钻在经论里不停地研究佛法,甚至研究到钻牛角尖的地步,反而使..
修行和做研究不一样,研究要讲究理论严谨,要讲究证据,修行是一种生命体验,那他要去哪里给你找证据呢。所以禅宗才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去体验,比如说《地藏经》..
佛陀说:快乐其实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暂时的快乐,就是人间天上的快乐;第二个层次是永恒的快乐,就是涅槃的快乐。这在《地藏经》上体现的很清晰。怎样得到暂时的快乐,..
早课是全寺僧众于每日清晨(约在寅丑之间)齐集大殿,念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各一遍,在念诵的起止都配有梵呗赞偈。其中,《楞严咒》为一堂功课,《..
为了要适应念佛时的环境和心境起见,为了要适应念佛人的根器起见,所以念法便有种种不同,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作用,有它的特长,行人念佛时,可以自己选择下列合宜之方法..
初学佛的人一般都有许多问题,有关吃素的问题也许是诸多问题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影响到一个人每日的饮食生活,如果选择吃素,那将是他的饮食生活方式的完全改变。..
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否和对方结了好缘。有所付出,彼此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即是好因缘。佛陀常常教导弟子要时时与人结好缘,曾讲述了一段他与阿..
修行在哪里用功,大家都以为我要在佛堂里用功,在禅堂里用功,大众共修用功,早晚功课用功,这全是假的,没有用处。所以你修这么多年来,一点效果都没有。会用功的人,在哪..
1、《地藏经》的功能分为二种:1.1《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债主,令其究..
禅修的方法略有四种:一、随息、数息随息有随鼻息及随腹息,随鼻息只注意呼吸从鼻孔出入的感觉,不注意呼吸的长短深浅,也不注意其他的东西;随腹息是注意小腹随着呼吸的自然蠕..
禅宗与净土,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两支佛教宗派,学佛的人,或是看过中国佛教史的,应该都知道,早期的禅宗,是不立佛像不拜佛的,为什么禅宗不主张拜佛呢?其实禅宗不主张拜..
在中国佛教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禅宗一枝独秀,被公认为佛教本土化最为彻底的一家,也是最契合中国人心灵特质的一枝。这既体现于思想上的创见与标新,也反映在组织制度上的革..
念佛号、念诵经文、念咒等修持之法,是佛祖传下的吗?佛祖度人传法都是随宜说法,有必要去研究大量的佛经,去念诵吗?真正的佛法修持其实很简单,就是做起来很难。如佛祖出..
成人读经的要诀是:先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这样读起来!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
、修。广义而言,凡是能够守护这颗心,使之趋向于善法、安住于善法的都是“修”,闻思、诵经、持咒、打坐等等都是修行的方法,而真正的着力点就是在这颗心,在当下的一念。..
搞这些神通的人,什么神家、仙家,也是不能经常跟他们交往。我们是信佛的,甚至是学佛的,别老找这些,不算这些,算命啊,算这个、算那个的,有什么用啊?不是不相信他们,..
你今生能,一定是在加持。因为文殊有他特殊的愿,文殊十大愿中就有,其中一个很重要。比如“诽谤于我,嗔恚于我。或者我与财富,与我财富。”文殊菩萨都说,皆共与我有缘,..
解脱的原则是性空,解脱的目的是无我,至于要真正地实际证验解脱的境界,那绝不是单凭纸上谈兵,说说道理就能办到的。因为理论是一回事,实证又是一回事,正像一部历史,虽..
还有个解释,「于无量世,可瞋之处,不生瞋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得七处满相」。这要学的什么?学不发脾气,学到没有瞋恚心,这是功夫,这是真的真功夫,真实功夫。为什..
我们的语言,经常会被粗语、恶语、妄语等不善的语言所污染。若能每天早上以佛菩萨的力量,来加持我们的语言,则每天念心咒、念仪轨的效果会完全不同——功德更大、作用更大..
过去有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外出化缘,走到一条河边,看到一个年轻女子想过河,却试试探探不敢过。老和尚就主动上前,在小和尚的目瞪口呆中背着女子过了河,一到对岸放下女..
有个修行者被关在牢里,受到了不白之冤,出狱后,别人问他,在狱中你最怕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我最怕的是对伤害我的人丧失慈悲之心。无论佛、道,修行中,都不能让愤怒和仇..
光有悟能修行成就吗?还是不行的,还要有方法。怎么样的修行方法才能成就呢?这是很多修行人要提出的问题。一、正确的修行方法这个方法必须是万法归一的方法,必须是能够使..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很宁静顺着自己出入息念,一口气念,譬如说大声念,南无……假使短念的话,有好多种方法,你们慢慢体会,慢慢去体会,一时我讲不完,南无阿弥..
有个修行者,受到了不白之冤,别人问他,受冤之后你最怕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我最怕的是对伤害我的人丧失慈悲之心。无论在儒、释、道的修行中,都不能让愤怒和仇恨蒙蔽自己..
一同跟佛陀出家的两兄弟,他们在修学上渐渐分出差异来。哥哥对行的方面很精进,弟弟对解的方面很用功。几年的夙夜匪懈,息心深究,他们也都有成就。哥哥证得阿罗汉果,弟弟..
《庄子·让王》:孔子被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接连七天不能烧火作饭,用野菜做的汤里面连一个米粒也没有,脸色显得有些疲惫,但是,仍然在屋里抚琴唱歌。弟子颜渊正在择野菜..
很多居士告诉我,我的工作很忙,既要挣钱养家又要照顾孩子,根本没时间去诵经、打坐、放生。但我也想修行佛法,为自己和家人种些善根福田,请问师父,有没有什么方便法门能..